短短四集,撕开一个鲜为人知的禁忌独立鱼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头发长,见识短」,是一句能噎死人的话。

长期以来,长发被认为是女性固有特征,被抽象为一种性别符号。

甚至成为攻击女性的有力武器。

二战后,就有不少国家用剃头的方式来羞辱战争中「失德」的女性。

这也是之前「女护士剃头」惹争议的地方。

因为「剃头」这一行为本身,被文化赋予了很强的性别攻击性。

而人们愤怒的,不仅仅在于女护士们是否真的自愿;

更在于宣传者通过拍摄这些素材,将女护士们的形象「惨化」来博眼球,确实有不尊重之嫌。

当然,疫情属特殊情况。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女性的「头发自由」已经是社会共识。

直到鱼叔最近惊讶得知。

在某些地方,「女人被剃光头」竟是不得违抗的传统——

《离经叛道》

这项耸人听闻的「剃头传统」发生在哈西迪犹太教派的婚礼上。

新婚之夜,新娘需将精致的盘发披散下来。

满头浓密的秀发,转眼间被剃得干干净净。

无论你如何不舍,如何伤心,都无济于事。

相反,你得感恩。

因为女人的光头,是嫁了人的「光荣标志」。

意味着从此就要担负起传宗接代「神圣使命」。

如同这项传统少有人知,呈现了这一幕的德剧《离经叛道》也人气寥寥。

女主年仅19岁,生活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

这里是除以色列外,全世界最庞大的犹太人聚集地。

尽管身处「开放的现代美国」,但她所能见到的世界却极其封闭保守。

没有见识过社区以外的世界,没有用过智能手机或者互联网络。

一年前,她嫁入了另一个保守的犹太人家。

尽管是盲婚哑嫁的包办婚姻,但女主起初并不反感。

因为祖母从小就教育她:

嫁人生孩子是犹太女孩存在的价值,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不仅是「所有女人的未来」,还关乎整个族群的延续。

二战期间,全世界受迫害而死的犹太人有六百万。

因此,每个犹太人都背负着补偿那六百万生命的重任。

「为了上帝做爱」

被约束在这样的家族传统和历史重任里,顺从就是她的命运。

对外面世界任何的渴望和好奇,都是容不下的。

至于结婚后女人要剃光头发,用布巾包头的习俗(外出可以戴假发),她也含泪接受了。

如果按照既定的轨迹走下去,她应该像其他的哈西迪犹太女人一样,被禁锢在家里,生一堆孩子。

意外就意外在,她没能在一年之内生出孩子。

瘦弱的她,与丈夫的性生活总是不和谐。

偏偏丈夫又是个妈宝,将屡屡失败的夫妻生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于是,婆婆开始疯狂盯梢女主的床上运动。

而且嘴贱,逢人就说自家媳妇是个残次品。

很快,整个族群的女人都知道了女主的房事不顺。

她成为了被监视的对象,成为了别人的谈资,还要应付来自丈夫和婆婆的无端指责。

内心饱受煎熬,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她终于怀孕了。

但还没来得及说出喜讯,已经失去耐心的丈夫就率先提出了离婚。

在当地的族群里,「离婚」是对一个女人的绝对否定。

意味着她从此再也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人人都能贬低她,嘲弄她,侮辱她。

婆家人的无情,彻底摧毁了女主曾经对婚姻和家庭的虚幻渴望。

而祖父母的袖手旁观,更让她对传统的规矩和教义产生了更深的怀疑。

原来所谓的「爱」压根不存在。

自己只是别人眼中的生育机器,如果到期限没有「交货」,就会被报废。

对自由的渴望,开始熊熊燃烧。

在暗中变卖首饰、筹措到资金后,女主瞅准时机,带上机票和护照,逃往柏林。

在柏林,她见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女人可以衣着清凉地在水里游泳,可以骄傲地展示身体曲线,可以擦上口红去夜店寻欢。

眼前的一切,像潘多拉的盒子,源源不断地翻涌着奇怪的东西。

新生活近在眼前,但也并非触手可及。

她离家出走和怀孕的秘密,很快被发现。

族人们立刻召开会议,坚决要把人找回来。

丈夫和堂弟在锁定女主位置后,前往柏林捉人。

女主能否躲过丈夫的追踪继续留在柏林,鱼叔在此就不剧透了。

这部迷你剧并不长,一共四集,每集不到一小时。

有限的体量内,仍然细腻地刻画出了女主的成长和困境。

最初,女主逆来顺受,安分服从。

在定媒之前,有一次,她被带到超市去。

但目的并不是去购物,而是「接受考察」。

未来的婆婆和大姑子躲在暗处,像打量货品一样从头到脚评估她。

在这个百货超市里,女主如同货架上的商品。

被评估、定价,开放待售。

婚后,夫妻二人的性生活不和谐。

主要原因在于丈夫的粗鲁,不尊重。

他不考虑妻子的感受,而纯粹为了自己身体愉悦,强行行房。

女主痛得用手捂住了眼,不停哭泣;

而丈夫却在旁边开心地笑着。

心如死灰,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失望后,难以复原的伤痛。

后来去往柏林后,女主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河边,她以极具仪式感的举动,摘掉了一直用以掩藏自己的假发。

坦率地以犀利板寸示人。

脱掉了必须盖过膝盖的长裙,穿上了展露曲线的牛仔裤。

涂抹上鲜艳的口红,主动和喜欢的男人接吻。

对于族群而言,她的所作所为是离经叛道;

于她自己而言,这是对自由最直接的体验。

被平等看待,拥有表达和选择的权利。

这部剧的女性主题很明显。

在此之外,鱼叔也看到了主创鲜明的立场:

批判保守、压迫女性的正统犹太教派,主张更为开放、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观念。

在具体的影像文本中,德国,自然是那个被塑造得更为开明、先进的那一方。

一方面,据说本剧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另一方面,也与导演自身是德国人有关系。

但其中颇为讽刺的是。

保守犹太教派反复强调女性生育功能的一个出发点,是补充二战时期遭屠戮的六百万犹太人民,以此重振族群。

而历史上的纳粹德国,恰恰是挥屠刀的那一方。

这其中的立场复杂性值得玩味。

鱼叔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对哈西迪犹太教派并不了解。

单从影片来看,似乎是观念极端保守、对女性极端压迫的,被塑造为非常突出的「反派角色」。

但这反而引起鱼叔警觉。

导演在具体塑造形象过程中,是否存在预设立场和刻板印象?

从评论区豆瓣网友

April的文章中现实,似乎影片所塑造的,似乎过于片面、以偏概全。

影片选取角度、集中呈现一个小族群的恶,无可厚非;

围城外的旁观者存在预设立场,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当影片将男性与女性、保守与开放、落后与先进对立,同时又挂钩上犹太与德国的时候。

复杂的政治、历史、文化因素,让原本的女性议题,变得似乎不那么简单纯粹了。

这或许并非导演本意。

但从观众角度,确实能品出些不一样的味道来。

这也并非是对影片本身进行攻击或指责,而单纯是鱼叔的不自觉联想罢了。

当然,抛开这些题外话。

女性追求平等与自由,与国别、族群等等都没有关系。

无论有何种前缀条件,性别平等都是全世界应当共同追求的方向。

而且影片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它并没有过分激化男女的对立,女主受到的更多压迫,反而是来源于女性。

祖母、婆婆、大姑子,所有的女性长辈作为男权的附庸,反而在以更严苛的要求在束缚女主。

其实现实中也是同样。

那些劝女人「为了孩子看开点」,回归家庭和出轨、家暴的丈夫好好过的,往往也是女人。

也许她们是真的笃信那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也许她们本身也是受害者,但因为自己熬了过来而觉得其他人也应当如此。

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从来不宣扬男女对立。

更不是仇男主义。

女性不平等的起源,在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不平衡的性别观念。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真正需要对抗的,是根植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偏见与歧视。

不是女人与男人的战争。

而是个体与制度的对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3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