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是文化味儿,也是人类共有的情感
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年味儿”,成为一种引发人类共通情感的世界“味道”。
全文字,阅读约需3分钟
文/原平方(学者)编辑刘昀昀校对柳宝庆
▲1月20日,北京交通大学留校留学生与老师欢聚一堂,体验剪窗花、写福字、品中国茶等春节习俗,共迎新春佳节到来。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当红灯笼挂起,我们也迎来了春节。“过大年”是中国人独有的民俗,“年味儿”也是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味儿。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都开始卖中国年货,包中国饺子,全世界都在过中国年。
于是,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年味儿”,越来越成为一种引发人类共通情感的世界“味道”。
━━━━━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
虽然“年”是时间转换的标志,但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元旦”似乎并不算作新一年的开始,真正的开始应该是从春节算起。
欢天喜地过大年,“大”,意味着隆重和重视,而“过年”这两个字,往往与“回家”两个字相连。
我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在于春节是中国人欢庆团圆的节日,是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时间刻度。因此,已过去的一年无论怎样艰难、回家的路途无论多遥远、回家的旅程无论多辛苦,中国人总要从千里之外,万里之遥归心似箭地回家。
回家过年,为依然健在的父母带点礼品,与长久不见的亲友故旧把酒言欢,与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守夜包饺子吃年夜饭,这样的礼品不再是寻常的礼品,这样的回家也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回家,它是含有丰富感情的象征符号,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父母和亲人浓浓的爱意。这样的回家过年既是节日,也是中国人重要的情感寄托,承载人们对亲友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言以蔽之,回家过年是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场景和民族文化特征,更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仪式。经过数干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情感密码、一种惯性行为与一种惯性记忆。
▲1月20日,英国伦敦中国城的红灯笼。图/新华社
━━━━━
年味儿是人类共同的乡愁
年味儿,是写春联、贴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年年三十,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一起贴对联、请门神。
年味儿,是除夕夜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和守岁。孩子们在玩耍、男人在送神、主妇们在做饭。年菜或许在前几天做好了,但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说笑声,此起彼伏。而最后全家老少连同“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儿童一起围坐团年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以喜悦、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当然,年味儿不仅于此,还有贺年、团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汇聚着人们的亲情、友情、恋情。过年既是离乡游子的盛会,也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味儿则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也是中国人的最具特点的文化表情。
如果说过年回家象征了中国人的亲情之爱,年味儿表达出中国人始终坚守的亲情伦理和故土观念,那这种亲情和乡愁,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忘怀的最为原始的感情,是属于人类共有共通共享的情感。
因此,也无怪乎即使远在意大利的米兰市中心街头也会挂起年味儿浓浓的红灯笼和中国龙装饰,宛若中国春节庙会的小吃店行人穿梭如织,不少本地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感受中国文化、品尝中国小吃。
▲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万丹省南唐格朗,人们经过商场前的一处巨型灯笼。图/新华社
在美国纽约临近春节的几天,络绎不绝的外国朋友则在中国人开的超市里,抢购各式各样有关春节的食物和礼品,如灯笼、对联和饺子,也会像周围的中国邻居一样为迎接春节做准备。
对于华裔人口占近70%的新加坡,春节更是一年中最重要、气氛最浓厚的节日。春节前夕,新加坡人就早早开始置办年货,买新衣服,特别是买各种寓示吉利的红色衣服;除夕夜散居的家庭各成员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团圆时刻。
总之,与亲人家人团圆团聚的“过年”,充满人情味道的年味儿,让中国人的天伦之乐更为丰满,也融洽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它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承,也会因其恒久的友善、友爱、友好价值理念,让人类相处更接近、更团结、更亲密。
或许,这是中国春节的魅力,也是年味儿能吸引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人群都过中国年的秘密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