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赌盘的精彩三国杀,从黄金三镖客看
赛尔乔·莱翁内《黄金三镖客》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正是美国西部片日渐式微的时代。随着熟悉美国西进运动历史那一代人的慢慢老去,加上西部题材一贯的表现手法及熟悉元素带给观众的审美疲沓,西部片已经颓势渐显。在米高扬年的《西部开拓史》达到顶峰,一举囊括了当年的奥斯卡三项大奖后,西部片开始步入了一段很长沉寂时光。直至60年度末,山姆·佩金伯的《流寇志》才重新发扬光大。不过,《流寇志》虽师承了西部片的传统,但更多的是颠覆和革新。
真正代表了60年代的西部片的扛把子,还是赛尔乔·莱翁内拍摄的镖客三部曲,其中尤以《黄金三镖客》最具代表性。而且,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经典化,它俨然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西部片代言人。在以普通影迷为评价群体的IMDB上,它高居前10,;而以专业影评人为对象的烂番茄新鲜指数上,也达到了97%。回顾它的身后,那些过去的西部片经典,包括自诩为正统的美国西部片,似乎都已经被掩盖在戈壁滩的茫茫黄沙中。
曾经,那些嘲笑《黄金三镖客》为意大利通心粉的影评家们,也不得不闭上嘴,接受被打脸的现实。
一、意式通心粉与美式汉堡
在美国电影中,西部首先是个地理概念,然后才是文化上的概念。西部电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个文化符号。但是最初,它还是脱胎于美国19世纪中期的西进运动。从西部片鼻祖《火车大劫案》,到成熟期的《关山飞渡》,无不体现出那段历史的特有的烙印。
比如脸谱化的坏人形象。为了掩饰西进运动的历史原罪,电影均充满偏见地把印第安树立为罪犯。在《关山飞渡》中,心狠手辣的印第安罪犯,对白人主人公展开了追杀。那些牛仔保护下的弱小白人们,不得不坐着一辆马车疲于奔命。《一个国家的诞生》中,黑人罪犯们整日的人生追求,就是企图对良家白人妇女施暴。
还有就是牛仔的复仇。美国西部大狂飙中,土地的开放与掠夺的无序,形成了某种权利真空。那些法外狂徒的西部牛仔,摇头一变,成了正义的使者。很多电影中的西部边陲小镇,罪恶得不到惩制,正义得不到声张。而最终居民不得不寻求外来牛仔,通过他们以暴治暴,以恶治恶,惩制暴徒,
不可否认,赛尔乔·莱翁内《黄金三镖客》与美式传统西部片,是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的。如头戴牛仔帽,腰挎左轮手枪,脚蹬马刺长靴的粗犷汉子;黄沙飞扬,怪石林立,自然环境恶劣的大戈壁滩等。
当然,意式通心粉西部片也呈现了与美式汉堡样西部片完全的迥异之处,它更多呈现一种欧洲视角。《黄金三镖客》虽然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但导演为意大利人,取景地更多在意大利与西班牙。套路式的牛仔复仇,印第安与黑人罪犯形象,这些熟悉的元素被导演有选择性的抽离。这里的西部片,更多只是一种文化符号与载体,不具有完全的地理意义。
一言概之,熟悉的美式汉堡内,塞满的是意大利通心粉。在导演赛尔乔·莱翁内精心调制下,尽管风味如此不同,却也美味可口。
二、尖锐解构主义刀锋下的影像颠覆与消解
直译影片名《好人、坏人和丑人》可以看出,导演似乎生硬地把牛仔划分了三个阵营。这种脸谱化的简单划分,似乎是对过去西部片善恶二元对立叙事模式的辛辣嘲讽。导演好像无意追求更多的主题内涵,他运用锋利的解构主义刀锋,将经典西部片的套路大卸八块。
1、英雄的颠覆。谁是英雄?显然不是坏人天使眼。这家伙活脱脱一个恶棍。影片中,他以赏金猎人身份出场,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悬赏对象的金钱收买。受人钱财,忠人之托,看起来很有职业操守。哪知枪响后,他洗劫了悬赏对象,转头又给了委托他的上家客户一粒枪子。典型的吃了被告吃原告。丑人吗?也不是。这家伙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报复金发小子的遗弃,他强迫他横穿大沙漠。期间百般戏弄,差点将他活活渴死。但后来遭遇变故,却又马上变脸。为了宝藏的位置,将他送进救助站。后来,二人一路共患难,终于到了宝藏之地。却临时开溜,想自己一人独吞宝藏。完全就是一副无赖形象。
好人吗?看起来好像是。他以好人身份出场,开始就将丑人杜克从鬼门关救了回来。但其实他与那些赏金猎人一样,只是为了赏金而对杜克伸出援手,转头就将丑人送进了警局。在杜克被套进绞绳套,他用枪打断绞绳,救下了杜克。原来,他们只不过是玩的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杜克不断被捕,金发小子不断领取赏金。然后再一次被救下,悬赏金也水涨船高。说到底,这其实是个赚钱的商业点子。只不过,后来金发小子觉得赏金不会再涨了,生意没法可持续发展了,才遗弃了丑人。
2、崇高的消解。影片背景放在南北战争中的美国,这场战争改变了美国历史进程,避免了美国分裂,重建了美国的现代政治治理体系。但作为欧洲人的导演赛尔乔·莱翁内,却对此毫无兴趣,影片并没有以一种历史宏观叙事的角度再现战争。他曾说:我知道有12万人死在南方安德森维尔的联邦监狱,可北方的联邦军事监狱却鲜为人知。你听到的永远都是战败方的可耻行为,而战胜方的丑行却秘而不宣。在他人道主义视角下,战争的崇高性被消解,但荒诞性却非常明显。正如金发小子感慨:我从未见过这么多人无意义死去。从宏观上看,战争机器的开动促进了历史进程,但就个人而言,它却意味着死亡。在电影后半部分,南北方围绕一座桥展开了搏命争夺,双方都留下了大量的尸体。最后,上尉不得不请求丑人和好人在桥下布满炸药,将此桥炸掉。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大桥被炸毁。但两人发现,对峙的南北双方军人,顷刻间撤退得干干净净。
战争的荒谬性还在于,它本来是制止犯罪,却滋生了罪恶。混进北军的坏人天使眼,仍干着下三滥的勾当,虐待俘虏。更让人滑稽的是,他还用音乐掩饰罪恶。那些弹奏着音乐的俘虏们,眼含泪水。因为在他们不远的地方,正有罪恶在上演。有个战俘对金发小子说:只有音乐不停,他们就会一直揍你的朋友。音乐本来是滋润人心灵的教化载体,这里却成了掩盖罪恶的工具。那个富有道德感的高级北军将领,却因为生病无法制止。暗喻了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机器,就像一具生病的躯体,根本无法维护正义。
3、正义的模糊。传统西部片中的善恶二元对立,在本片中没有得到清晰体现。三镖客行事方式各异,好像并不是源自他们道德善恶观。而只是赚钱方式的不同。纵观整个影片剧情,一句简单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可以概况人物的动机。坏人天使眼眼中只有金钱,他的生财之道就是通吃悬赏双方,在获取赏金后还将被害人洗劫一空。即使混进军营,他也没有忘记时刻敛财。
而好人金发小子似乎更技高一筹,似乎更有可持续性。他靠与人合作,骗取官府的赏金。一旦合作的对象赏金不再上涨,他立即停止合作。影片中,当被他遗弃的丑人找他寻仇时,他正故伎重演,在与另一个合作对象演戏骗取赏金。
丑人没有他们两人的身手,只能夹缝中求生存。他常越过道德的底限,却又无时不刻忍受道德的煎熬。在抢劫枪店老板后,他没有如坏人那样,心狠手辣地将他除掉,而只是塞了块标有close牌子让他闭嘴。在救助站看见耶稣受难图后,立即羞愧的跪下做祈祷和忏悔。但在自己向好人寻仇时,他却残忍地拒绝了好人,不同意救下矮子,眼睁睁地看着矮子被绞死。
整部电影,似乎只有边城浪子式的无赖与恶棍,没有侠之大者样的正义牛仔。三镖客均无意救民于水火,而只是纯粹为了金钱而活。
三、交叉蒙太奇里的精彩三国杀
《黄金三镖客》全片没有任何剧情上的拖泥带水,不过三小时的影片播放时长,还是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为了吸引观众,从而营造全片的最高潮,导演很好利用一个电影叙事技巧:即格里菲斯从《党同伐异》就开始运用的交叉蒙太奇,也就是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拍摄手法。
这一组接近20分钟的电影镜头,也是电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在密布墓碑的一块西部大墓地上,三个各怀心事的镖客,对金钱展开了最后的三国杀。
首先第一个出场的是丑人,他无视好人大炮的威胁。直奔墓地后发现棺材里不过是一具枯骨。其实在好人、坏人眼中,他们一致认为丑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对手。他并不是一个豪气干云的英雄,在坏人的严刑逼供下,他供出了墓地的名字,轻易就丢出自己的底牌。在坏人心中,他应该被火车送去枪毙,就像那些可怜的南方俘虏。不过,他顽强的生存之道,让他站在最后的决斗场上。
接着出场的是好人。丑人这里知道了好人一直没有说实话,最后的底牌,其实一直被好人牢牢地攥在手上。剧情到这里,丑人已经出局。好人之所以留着丑人,其实只想印证一件事,那把丑人手中,被自己取掉子弹的左轮枪口,最终会指向谁?
最后出场的是坏人。他不无讽刺地为丑人递上一把铁锨。在之前追问宝藏位置的时候,他并没有对金发小子展开拷打。他意味深长地说:并不是你比他勇敢,而是比他聪明。一语道破天机。但是丑人的突然出现,让他的计划面临非常不确定的变故。他本来准备悄悄尾随二人,待两人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哪知,并没有发生如他所愿。好人提出三人决斗,胜利者将获得石头下的墓碑名。
三人站在一块类似罗马斗兽场的墓地中,一起拨动了命运的赌盘。坏人走近了傻傻的丑人,发现了丑人的枪中并没有子弹。那一刻,导演分别给了三人一个脸部特写。坏人与好人都表现笃定,他们都知道丑人没有威胁。而丑人眼珠子不停转动,似乎内心在激烈的抉择。
随着枪响,坏人被好人射伤,滚进墓地。接着又被好人补上了致命的一枪。
在这个过程中,丑人并没有趁机对好人开火,他只是不断对着坏人扣动扳机。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吊的人,另一种是切断吊索的人。好人又一次玩了一场猫鼠游戏,并再一次成为了丑人的守护天使。丑人在那个生死抉择中,没有选择对好人开枪,最终这个举动让他赢得了好人的一半金币。
最终让好人全身而退的,并不是苍白的道德与正义,而是他精湛的枪技与内心坚定。本来,丑人也曾经手握一手好牌,只是亮牌太早。当然,如果从利益出发,他应该在坏人被击杀后,第一时间杀死好人,从而独吞这笔财宝。滑稽的是,电光火石一瞬间的善与义,无意间让丑人获得好人信任。我们不妨假设,如果丑人的空枪指向了好人。那么,他不仅会失去财宝,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丑人似乎才是那个导演心中的反类型英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