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经典电影解析谈谈电影史上关于父亲
星期五言:“父亲”在书中的形象一般是以“寡言和威严”作为代名词。绝大多数的读者会对“父亲”有一个固定印象:父爱如山。在我们回忆以往的阅读经验时,第一个出现在眼帘的便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了。因为小说中的“父亲”常常是用“无声的行动”来表达爱。而电影史上关于“父亲”的叙事就丰富多彩了。因为电影的表达不仅仅有声音和图画,还有表演和运动。在电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涉及到了“父亲“这一重要的角色。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经典电影里是如何讲述父亲的——
一、《偷自行车的人》:用新现实主义手法拍摄出底层父亲的无奈
为什么穷途末路的时候,还要把自己弄得这么不开心?——《偷自行车的人》
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在电影史的地位无与伦比。它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代表作,是著名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的经典代表作。这部电影充满了人文关怀,用纪录片式镜头,拍摄出了一个失业父亲的酸甜苦辣。
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可能无法忘记父亲带着儿子满大街找那辆自行车的焦虑,在餐馆吃饭时的辛酸……失业的父亲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却又自责痛苦。孩子的懂事和对父亲无限的崇拜,让这部剧更加悲凉。
德西卡在寻找演员的时候,没有启用专业演员,而是用非职业演员的父子,让这部电影更加接近真实。他用长镜头拍摄出了二战以后罗马的鲜活风情画,拍摄出一个贫穷父子之间的爱。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父亲里奇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贴海报的工作,却自行车丢了,眼看得到的工作马上要丢掉,他带着儿子心急如焚地找自行车,自行车对他来说是生活下去的唯一保障!
里奇让朋友帮忙找车,让儿子坐在河边等。忽然有人大叫有孩子落水了。里奇顿时感到天昏地暗,他冲过去,喊着儿子的名字。当落水的孩子被救上岸时,他看到台阶的尽头那个熟悉的小身影,这一刻,自行车轻如鸿毛。
他带着儿子走进餐厅,要了两瓶啤酒,两个干酪面包。这样的奢侈从来没有,小男孩的惊喜被特写镜头放大,父亲丢了工作,自行车被偷,却在儿子重于一切的时候,陡然放下了
可是,喝过酒,离开餐厅,看到满大街失业的人群,生活的压力再一次袭来。
许多年来,每每想起这部《偷自行车的人》最后一个情节点:到底是什么驱使着那个父亲最终跨越了道德底线,由一个被偷的人转变成了偷窃的人?当他当众被人抓住,父亲的形象在儿子面前轰然倒塌的那一刻,电影戛然而止。他这么做仅仅是因为他作为一个父亲保护家庭的本能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教父》:马龙·白兰度的另类表演拉开“黑帮父亲”的叙事
男人,千万不要记恨你的对手,这样会让你失去理智。——《教父》
说起《教父》,喜爱看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地位。《教父》系列三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有“父亲”的影子。尤其是马龙白兰度演绎的父亲,更是电影史上的经典表演。
马龙·白兰度演绎的老教父不怒自威,和善中有狠劲,平稳中有权谋。他在演绎“教父”这个角色的时候故意在嘴里塞了一个棉花,这样能够出说那样的语气。面瘫式的表演却演出了无人能超越的形象。无论阿尔帕西诺的表演多么用力,都再也没有“老教父”的从容。
老教父的表演十分另类,他对儿子的爱更是“另类”,这主要表现在对小儿子麦克的爱。他一生在黑手党的圈子里杀人不眨眼,但是他不希望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麦克沾染家族里的生意。从经典的“婚礼”我们便能看出,教父对儿子麦克寄予厚望,用中国话叫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可是情节急转直下,黑手党大战的时候,老二被杀,老大懦弱。马龙·白兰度也被打伤。整个家族唯一的希望就是麦克。麦克关键时刻承担了家族的生意,却双手沾满了鲜血。他对自己孩子唯一的希望和老教父对他希望的一样,就是远离黑手党的生意。他对女儿的爱更是如此,为了女儿的幸福,他甚至逼迫女儿离开爱人,因为这个“爱人”是自己的接班人。所以,“黑帮父亲”对孩子的爱就是远离家族是非,成为一个普通素人。
三、《饮食男女》:出乎意料的叙事节奏演绎孤独父亲的故事
人生不能像做饭,不能等到万事俱备了才下锅。——《饮食男女》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饮食男女》成为他的经典之作,让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在这部电影中,他显得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在厨房的方寸之间,烹饪出了一部人间悲喜剧,更是拍摄出了单身孤独老父亲的晚年生活。李安曾经说过:“家庭三部曲”是关于“一个家庭解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其实这也是关于个人与家庭,婚恋与人性的解读,更是对一个老父亲的精细刻画……
为了讲述复杂的家庭伦理剧,李安导演巧妙地运用线性叙事的技巧,用六场晚宴一步步推进故事,每一场晚宴都带出一个刺激剧情的情节点,这个情节点便成为了整部电影的节奏。
老朱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女儿,三个女儿一直以为父亲这辈子就这样孤独下去了,可是当大女儿三女儿相继结婚离开后,谁也没想到下一个离开家的不是二女儿,而是老朱!
老朱和大女儿的闺蜜偷偷摸摸谈恋爱,终于在最后的时刻说了出来。老朱说,人生不像做菜,他不能等所有材料都齐全了才下锅。他也得为自己考虑,虽然二女儿还未出嫁,虽然很多事情他都还没准备齐全,可是人生就是如此,你要抓住你所拥有的,享受此刻。
陈宝旭在《饮食男女——电影剧本与拍摄过程》一书中谈到的那样:
“饮食是台面上的东西,可以发展成一种令人羡慕的艺术;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东西,个中滋味只要自己知晓。”
四、《美丽人生》: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一个父亲的美丽谎言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美丽人生》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特·贝尼尼制作。年,此片斩获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三项大奖。至今,也是被我们列入的经典电影之中!很多人都说,这部剧一开始看大笑不止,结果看着看着就哭了。
这是一部另类的喜剧,它基于在一个浪漫性格之上的。谁的浪漫性格呢,自然是那位犹太人父亲了(罗伯特·贝尼尼饰)。
鉴于全片的焦点和视点都是以这位犹太父亲为轴心的,那么自然,所有的桥段、笑点也都不会偏离这一人物性格。
剧中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里,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儿子遮挡了世界最残忍的角落。
有这样几个经典的情节点:
在爸爸和儿子被关进纳粹集中营的时候,德军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们。爸爸举手当翻译,他巧妙地将德军的翻译变成一个“探险”故事,让儿子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在那样的场景中,一个父亲为了维护孩子的童心,冒死保护他。
在儿子溜出去营房,处在危险之中。妻子在女囚犯里煎熬着没有希望。爸爸此时又展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和幽默。他在喇叭上传递了对妻子的爱,让妻子安心。也安抚了儿子,让儿子以为这一切是“游戏”。
在餐桌上那场戏,儿子说了声谢谢,引起别人的猜疑。爸爸再一次用巧妙地方式化解。他用留声机还放了一首与妻子的定情曲,即使在集中营那样残酷的场景,作为父亲,他也要守护家人,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美丽人生》的风格的浪漫的基调自始至终没变,电影主人公浪漫的性格以及做事的风格也自始至终没有变,变的是剧情环境——从战前到战争爆发,从和平安逸到紧张恐惧……人物上这种不变的浪漫处世态度与环境的改变,在观众身上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通俗地讲,它让人先是笑,后来又笑着哭,直到压抑地笑不出来。
五、《犬舍惊魂》:影帝级的表演展现一个“懦弱”的父亲
《犬舍惊魂》(原名:Dogman)在年上映,主角拿下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当然之所以能拿下影帝的桂冠,不仅仅在于表演,还在于他的表演和故事节奏的契合。
在这部电影里,他开了一家宠物店,专门为狗洗澡。导演将他的朋友圈,他和前妻的关系都处理得十分模糊。唯一清晰的便是父女之间的细分。
我们来看父女间的戏份:通过剧情我们知道,男主对女儿没有抚养权,只能在前妻允许下才能与女儿见面。但这位“失败的父亲”跟女儿相处很好—他们一起欢笑玩耍、一起参加宠物化妆大赛、一起出海、一起潜水……
他是一个爱女儿的老好人,没有强壮的身体,没有钱,甚至没有脾气。但他对女儿的爱是他仅留的血性。为了女儿的梦想,他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入狱,哪怕是忍辱负重。对他来说,理想就是理想,为了给自己女儿凑去红海的钱,他才不管达到这个理想用的是什么手段。
这就是一个表面懦弱父亲的最后的坚持。他可以被人践踏,但是为了女儿他可以不顾一切。
总结
“父亲”到底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历来文艺作品不断地进行阐释。比如以上五部电影都是经典,里面“父亲”的形象更是能在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父亲”的角色,父亲的责任,甚至对这个角色的反思。这些演绎,让我们能从中获益良多,学会如何作一个好父亲,如何作一个好儿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