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带中最大天体曾被认为是第5大行星
年,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也踏上了寻找行星的征程。希望可以取得像赫歇尔一样的成就。在年新年夜晚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佩皮亚琪,他连续三个夜晚记录天空中的繁星,把观测到的同一个星群画在纸上。并仔细测量它们的相对位置,令他惊讶的是有颗星移动了。也就是说那不是一颗恒星,随后他便病倒了。等他再次准备观察这颗小行星时,它却早已消失。其实他发现的就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谷神星。但是科学家们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彗星,不然的话,为什么它不见了呢?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谷神星有出现了!但是即使谷神星最接近我们的时候也有3亿公里远,虽然一些非常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和完整的数据,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这这个世界一些令人惊人的景象。但是它的直径只有公里,几乎只有月球直径的一半。所以我们是无法看见它的细节。谷神星的归类已经变更过很多次,并且都是天文学家们的意见不和造成的。年,关于冥王星是不是“行星”的辩论,引发了谷神星是否也应被重新归类为行星的问题。在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定义行星之前,行星曾被定义为“一个天体符合:1.有足够的质量,能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刚体力2.在轨道上围绕一颗恒星公转,而且不是一颗恒星或行星的卫星”。如果依照这种定义,谷神星是从太阳系内侧按次序排列的第五颗行星。但是,这个定义并没有被接受。在年8月24日又新增了一条行星的定义:在符合以上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定义下,还必须可以将邻近轨上的天体清除的天体才算是行星。根据这样的定义,谷神星就不算是一颗行星。因为它在小行星带上,它的轨道上布满了许多颗小行星和众多天体,所以它现在归为了“矮行星”。谷神星的轨道介于木星和火星之间,位于小行星带的主带内。谷神星可能是尚存的原行星之一,大约在45.7亿年前在小行星带中形成。虽然大多数太阳系内的原行星,不是和其他的原行星合并成为类地行星,就是被木星弹射到太阳系外。但是谷神星是个例外,它是留存下来较为完整的原行星。NASA在年9月27日便发射了黎明号航天器。黎明号航天器的任务是。绘制和研究小行星带中,两个最大最引入目的天体:股神星和灶神星。黎明号在年探测灶神星,然后在年探测谷神星。在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时,科学家发现谷神星上有一个非常怪异的存在。那就是阿胡纳火山,阿胡纳火山的高度达到了4千米,山坡光滑没有明显的特征。说明这座火山,是最近形成的。还没有足够时间出现,股神星地表那样多陨坑的特征。科学家认为阿胡纳火山的形成,可能源自于古神性内部,不断上升的泥浆,盐水和岩石泡。这个大泡泡穿过地壳的一个薄弱点,最后慢慢形成了阿胡纳火山。所以可以说它是一座巨型泥火山。谷神星上还有一件事很令人费解,那就是谷神星上的白点。目前有三种假设:一、这就是水冰。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陨石坑底部的冰冻水,即使在阳光的直射下。仍然可以保持冰的状态。二、也许是冻结的干冰。因为它的分子量比水大,因为尽管二氧化碳的分子量大,难以达到逃逸速度,但是干冰升华的温度比水低的多,很难保持这么稳定。三、这可能是谷神星上的一种岩石。但是它的反射率与小行星其他部分不同,也可能是由于火山的作用,从内部被喷出来的,或者也有可能是陨石撞击所带来的物质。黎明号的轨道,距离小行星表面13,公里。随着后来黎明号的轨道下降,用各种仪器绘制谷神星的地图,了解这种物质的基本成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白色的物质可能就只是普通的水冰,因为谷神星的自转轴,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影响。在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从20度到2度在变化。目前这一角度在4度。其实这跟地球一个道理,地球的倾角为我们带来了四级的变化。而谷神星的自转轴目前4度的倾角,就足以以其南北半球,受到极少的阳光照射。陨石坑的底部,也会很少受到阳光的照射。这就足以使得其他地方的水冰升华,而陨石坑深处的得以保存。我们在月球或者水星上发现的水冰也同样是这个道理。黎明号还发现谷神星上,有许多液态水留下的盐渍。遍及这颗矮行星的各个角落。他们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很显然是从内部渗透出来的。这说明在谷神星的岩石表面下,还有其他的分层。这意味着谷神星要么是一颗原始行星,要么就是当初有机会形成一颗行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上一篇文章: 美国月球车抄袭中国技术,无需愤愤不平,过 下一篇文章: 欧洲最神奇国家一国同胞却听不懂彼此谈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