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现实主义到马戏团风格,谁看懂了费里尼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6/9234524.html

几乎没有一个人看过一遍之后就能确定自己看懂了费德里科·费里尼在说什么。他像一个大魔术师,周旋在回忆、象征、幻想、梦魇、反讽、动人和现实之间,终其一生讲述着罗马的故事,用华丽镜像呈现着他比较偏向个人迷恋式的抒情表达。

年代是单个电影人而非电影运动或浪潮的时代,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正是在此时脱颖而出,并渐渐震动国际影坛的。

他早期从形式平实的新现实主义出发,50年代中期着力于探索反情节、反传统的戏剧结构。到了60年代前后,又转向“用电影手法叙述与我思想合拍的一切事物”,之后便开始塑造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富有巴洛克式装饰感的、自传性谜题式的华丽风格。

或正因费里尼对“自传”的迷恋,致使当时他的作品遭遇诸多误读和批判,像是传统评论曾讽刺其《八部半》为“自我中心之自溺呈现”,“彻彻底底、无可挽回地丧失了灵感”。在他们看来,费里尼抛弃新现实主义根源而选择个人幻想是一个错误。

再看费里尼作品,我们当立足前车之鉴,在几经消化之后再解读其形式风格,定会获得不期而遇的惊喜。

新现实主义形式美学

费德里科·费里尼早期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一时期他的首部国际成功之作是“孤独三部曲”的第一部——《大路》(),最好的作品算是《卡比利亚之夜》(),贯彻了“新现实”的实景拍摄、反戏剧等形式特色,塑造了一些滑稽、傻气而凄怆的底层主角。

他的第一部电影《卖艺春秋》()用纪实手法讲述了一个半喜半悲的爱情故事,这也是导演之一的费里尼与自己的妻子、缪斯朱丽叶·玛西娜首次合作。同时,费里尼用繁杂的长镜头聚焦的“杂耍团”也是他一生的重要母题之一,作为对“马戏团迷恋”的一重变奏出现。

年的《白酋长》是费里尼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单挑作品,其间仍可看出新导演在打造场景时留下的笨拙痕迹。但他的“迷弟”伍迪·艾伦认为该片是有史以来最棒的有声喜剧,“我想象不出有哪部对白喜剧能超过《白酋长》”,后来还专门拍了一部《开罗的紫玫瑰》为其唱赞歌。

费里尼第三部长片《浪荡儿》()像是一首用镜头语言写就的散文诗,喜欢费里尼的影迷,不仅会惊讶于他自编自导的才华,还能听到他亲自做的旁白。

也是从《浪荡儿》开始,费里尼式的典型风格正式萌芽,如影像的精致化倾向及在幻象、记忆和梦境之间游移的“潜意识”摸索,反观一群梦想者的虚掷人生。

也许他早期最好的作品是《卡比利亚之夜》(),它是费里尼尝试新电影形式的代表作,具有典型的费里尼马戏团风格:充满的是各色怪异、滑稽的角色,营造的是在粗俗、滥情、嘲谑、喧闹、反讽、动人之间不停转换的气氛,最终完美融合进分散化的故事情节和迷离的叙事线索之间,有一种诡异的迷人魅力。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孤独三部曲”,即《大路》、《骗子》()、《卡比利亚之夜》相继震动影坛后,费里尼一改传统的叙事风格,开始着力于探索新的电影形式。

美国奥斯卡的“宠儿”

作为欧洲现代主义电影的一代宗师,费德里科·费里尼四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包括新现实主义之作《大路》和《卡比利亚之夜》,及后来的自传体影片《八部半》和《阿玛柯德》()。

年,也就是费里尼临终那一年,他被授予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在年另一部轰动国际的电影《甜蜜的生活》之后,费里尼电影场面调度开始不那么写实,变得更加注重装饰性和造型感。而年《八部半》的出现,则意味着费里尼与过去作品的决裂。

片名《八部半》对应的是费里尼之前导演的作品总数,在本片之前,他曾执导过7部影片和相当于半部的两个短片,准确地说,这是费里尼的第八又十二分之五部电影。

它可以视作是费里尼的巅峰之作,结构紧凑,剧本精妙,理念超前,有评论认为:“在所有以电影拍摄为主题的电影中,《八部半》是最好的一部。”

影片从一个电影导演古依多的视角展开,显然他就是费里尼的化身,想拍又拍不出电影,妻子、情妇和同事在回忆、幻想和梦魇中混为一团。费里尼借这一失败的导演古依多之口表达自己的拍片理念和困惑,暴露其作为电影导演的真实苦痛,反观现实,古依多拍不出的电影就是费里尼拍出的这部《八部半》。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费里尼的超现实色彩,如不同气质、姿色的女性成为他的性幻想对象,制片人被他绞死。尤其是在影片开头,古依多像风筝一样飘在空中,却突然被他的助手们用绳子拽回地面,逼迫他拍那部不知为何物的科幻史诗片。

著名的结尾,一切皆似在想象之中,古依多过去、现在、梦境和幻想中的所有人物,全穿着白色衣服绕着马戏班走——这是他不同层次意识的象征性结合和对人类想象力的充分肯定。

马戏团和小丑式缪斯

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有两大迷恋挥之不去,一是马戏团风格,一是小丑式缪斯。无疑前者是置景和情节上的象征,而后者是费里尼精神缪斯的具象,也就是他的妻子——朱丽叶·玛西娜。

费里尼说过很有名的一句话:电影很像马戏团,事实上如果没有电影,我大概会成为马戏团团主。他从小就爱看马戏,还曾离家出走加入马戏团,这种爱好促使他在所有的影片里都加入了游行场面,在众多作品都探讨娱乐业的多种样貌——杂耍团、歌剧、漫画、魔术、电影,以此营造一种虚无的狂欢和华丽的泡影。

朱丽叶·玛西娜就成了费里尼电影中马戏团的“头号小丑”,她出演了费里尼的八部影片,塑造了众多分身,像是穿鸡毛披肩的小妓女、天使般的白痴少女、头脑简单的助手、卓别林式小丑。

在费里尼心目中,“一名演员的小丑才能,就是我认为最珍贵的天赋,是舞台艺术的贵族表征”。玛西娜就是有此特质的明星,她有易受伤害的眼神,面部表情丰富,不管是饰演虚幻还是喜剧角色都有一种悲怅感,甚至经常被拿来跟查理·卓别林和哈珀·马克斯等喜剧大师相比较,但在女性演员之中,她是独一无二的。

法国名导弗朗索瓦·特吕弗在评价《卡比利亚之夜》时就说:“我爱费里尼,因为朱丽叶给了他灵感,我也爱她。”

很少有艺术家能与费里尼一样幸运,在生活中找到完美的缪斯玛西娜并几乎共度一生。年,20岁出头的玛西娜主演《奇科和帕里娜》时就认识了年轻的费里尼,同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朱丽叶·玛西娜变幻莫测的表情和小丑般的脸是20世纪50年代世界电影中关键的标志之一,她于年去世,只比丈夫费里尼晚走了几个月。

除以上涉及的经典作品外,费里尼也有不少作品口碑平平,但其中也不乏华彩。

费里尼另一半自传性电影《阿玛柯德》充斥着滑稽闹剧式的讽刺和追忆童年的华丽伤怀;繁杂的《卡萨诺瓦》()表面璀璨内里冷酷;《乐队排练》()是对意大利政治紊乱现象做隐喻的象征之作;《大海航行》()嘲讽歌剧的狂热信徒和他们偶像;《舞国》()讽刺意大利电视台的光怪陆离。

总之,对于不少人的观感:“几乎没有一个人看过一遍之后能确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玩意儿”,但一切伟大的电影都是如此。

在世界电影史上,费德里科·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代表着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也引导着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