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拖延症困扰,想让孩子做事积极,聪明
为什么还没做完作业,你看看都几点了?还一直在磨磨蹭蹭,难道你要熬过12点才洗澡睡觉吗?怎么没有一点时间观念。
01拖延症正在困扰人们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像上面那样抱怨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从放学回家后就开始写作业,但孩子总是磨磨蹭蹭地写,最后拖到晚上10点到11点钟多才写完作业。为此,家长也十分的苦恼。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已经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早在明朝,就有诗人为拖延症的人作了一首《明日歌》的诗。这首诗是诗人劝戒世上的人要珍惜我们的每一天,活在现在。永远不要把事情拖到明天完成,等过了今天,才发现时间已经浪费了,蹉跎岁月。世间有许多的东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争取到或者失而复得,但唯独时间是无法挽留的。人生就像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是永远不会回头的。所以,永远不要将今天的事拖延到明天做,明天的事拖延到后天做。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一提到拖延,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当早上起床的闹钟响到耳朵长茧,但是你的孩子总是仿佛被床给困住似的。起不来,再睡一小会儿,再睡一小会儿,一直拖着,直至快要迟到了才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去上学。这种情形不止是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拖延是许多当代人都难以避免的一种症状。很多大人和孩子正在被拖延困扰,就连历史上一些名人了也难逃这一关。
02达·芬奇也有拖延症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工程师、科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对他深入了解后,其实你会发现他简直是一个全能型的学霸,他精通的领域非常之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完美主义者,但是他还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
他作为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画家之一,成名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甚至还有一个叫丹·布朗的美国人,是他的超级铁杆粉丝。在反复观赏了他的画作-《蒙娜丽莎》之后,创作了畅销全球的《达芬奇密码》长篇悬疑小说。这样的一位功成名就的画家,人们竟不会想到他却是一位重度拖延症的人。他一生创作的绘画作品都非常有名,但也有很限。他所有的画作不超过二十副,只是留下大量的手稿,对于一个大画家来说是不是产量有点过低呢?
据说,当时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拖延症的故事.当年一位富商找到达·芬奇,请求达·芬奇为自己的妻子画一副画象,并承诺给达·芬奇可观的报酬。当时达·芬奇也十分爽快地回答应了,也很积极地去准备颜料和画笔。但等达·芬奇到画室之后,他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由于拖延的毛病又犯了,整天磨磨蹭蹭地,这样一晃4年的时间快要过去了。即使富商(甲方)经常催促他快点交稿,但是达·芬奇还是慢吞吞地作画。直到富商催得十分紧,他才急匆匆地交了稿,这样也严重影响了他与客户的关系。达·芬奇也为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烦恼,这种挫败感,应该与当今饱受拖延症困扰的人如出一辙。
有心理专家研究过,达·芬奇因为太过追求完美,才导致他有拖延症。他理想中的最后结果一定要是完美无缺的,为了避免遗憾,他就不断地拖延,再拖延,利用拖延的无限长过程来避免不完美的结果。也许正是达·芬奇经常在作画时会把精力分散到其它领域去。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拖延症。
尽管达·芬奇是因为追求完美才导致拖延症的。但是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对拖延症都是很苦恼的,对孩子危害也特别大。虽然拖延症初期看似是一个很寻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它会形成一种恶劣循环。如果时间越久,情况越严重,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其它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出现自责、内疚,焦虑或者抑郁,时常会伴有消极情绪出现。拖延症渐渐加重后,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儿童时期养成拖延症的坏习惯,甚至会对孩子终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03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拖延的习惯呢?
第一、没有时间的概念孩子做事,不像大人一样具有时间的压迫感,因为对时间概念很模糊,他们从来都没有感觉到做一件事是一定要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结果,因此,慢吞吞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第二、对一些事情缺乏兴趣有时很多人面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积极,若是不感兴趣,但是又必须得做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极低的热情,做起来慢吞吞地或者干脆往后拖,孩子也和大人一样的感觉,也会用磨时间来逃避,或敷衍了事。
第三、缺少自信有时候孩子做事慢吞吞,是怕没做好被父母批评,因此做事时总是畏手畏脚,思前想后。自然就快不起来,假如家长还不停地在一旁催促孩子,更会让孩子越忙乱,做得也就越慢。
第四、父母是他的“榜样”
有的家长自己做事喜欢拖延,什么事情都喜欢拖到最后一刻来解决,这种“慢吞吞”的性格和方式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如法炮制”这一坏习惯在自己的生活日常去。
第五、家长从小不让孩子做事
有种家长喜欢操控孩子,看孩子吃饭慢,就会拒绝让孩子自己吃,而是给孩子喂饭,孩子打扫房间不干净,就帮孩子打扫。长大了后,孩子就依赖父母,缺少动手能力,做事经常无从下手,也很少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该做的事。
04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对拖延症说“不”呢?
1、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意识,让孩子做事分清主次。用象限法来规划要做的事,也叫四象限法则,就是当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时,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列在四个象限中。像下面图中所示,这样孩子就有可以直观的分清哪些事情必须先做,形成管理时间的意识,不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2、要求孩子按时完一件事,没有完成,就让他承担做事拖延的后果。当孩子做一件事时,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这个还要看家长执行的态度。不能动恻隐之心,看到孩子可怜就打破自己设定的规定,这样孩子很难做到按时完成。比如,规定孩子晚上9点前就要写完所有作业。当时间一到9点,不管孩子有没有完成,家长就果断要求孩子停止写作业,去洗澡睡觉。让他承担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如第二天回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责罚。如果孩子害怕这样的后果,以后就会自觉按时完作业。
总之,拖延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如果想要孩子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克服这一难关。生活中,你的孩子做事会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一起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