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88,影迷奉为人生圣经,这部神
上个世纪末的大银幕上,有两艘船毁灭于观众眼前,一艘承载了海难中生离死别的爱情,一艘纪录了一段与88个琴键有关的孤独人生。前者在当年席卷全球票房缔造声名无数,而后者,在多年以后才成为众多影迷心目中的永恒。
21年后今天,打动无数人的弗吉尼亚号终于能在大银幕与中国观众重逢,关于的传奇故事将抖落灰尘再度随海波飘荡。
作为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经典时空三部曲之一,《海上钢琴师》在中国影迷心中的崇高地位丝毫不输《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探讨人生层面的选择和思考似乎是导演所钟爱的,不管是《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还是,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了不平凡,成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不同于现在影片早已被中国影迷封神的盛景,影片在欧美面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存在着口碑的两极化差异,甚至被媒体评价为“最好看的烂片”、导演平淡的叙事手法、“不是那么的具有艺术风格”让影片评奖饱受争议。
到今年因为《小丑》等影片的闯入,影片甚至将要跌出IMDbTOP。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中国影迷对它的喜爱,影片在时光网评分高达8.8,许多影迷已把它视为人生圣经。
这部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独白》的电影,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影迷倾向于选择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或许正如外界评价导演“托纳托雷并不热爱想象力或时代,只是热爱意象”那样,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人类哲学意识某种共鸣。人们争相去从各种角度分析解读影片的哲学思考的同时,也在借着去表达那个无法成为的自己。
那份孤独而浪漫的自由吸引着每个有内心相似挣扎的人们,时至今日弗吉尼亚号被解读赋予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影片本身。关于孤独和选择,《海上钢琴师》带着人们破解了一个最浪漫的答案。
被投射出的孤独
影片不像《玛丽和马克思》那样,画面永远只有一个人,把孤独呈现的非常直接。导演选择利用弗吉尼亚号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将内心孤独衬托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当船停靠码头时,独自倚靠在舷窗看着人们陆续上岸的;当乘客们前一秒还在随着钢琴声雀跃跳着舞,下一秒听见了“美国”就蜂拥而散时,留下钢琴边略显沮丧的;当尝试拨通船上陌生人电话时被骂神经病的;这些“与人交集”的时刻无一例外都在诉说着这位天才的孤独。
而在那场人数众多的钢琴比赛上,导演干脆采用了短焦镜头,将与周围人隔离了开来。未曾踏上过岸的根本不知比赛为何意,对杰利的蔑视也感到不可思议,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饶有兴致地欣赏对方的音乐,当听到《thecrave》时还为之流下眼泪,然而美妙的音乐并没有让他找到知音。
天才的在听了一遍后就完美复制了对手的这首代表作,被激怒的杰利在决战轮来了手速炫技,单纯的快速弹奏让音乐失去了意义和灵魂,这让无法忍受。在骂出那句“混蛋,这是你逼我的”之后,或许也终于明白丹尼跟他说的那句“弗吉尼亚号以外的一切都是坏的”是什么意思。
此刻的虽然赢了,但也真的成了“独孤求败”,但热闹仍然是属于赌博的群众的。唯一的好友马克斯在那一刻融入了人群中,他毫无疑问那也是属于他的孤独时刻。
或许我们还能想象,在马克思还没有踉跄出现在那艘船上时,会有多少个狂风大浪的夜晚,在独自解开锁轮与他的钢琴一起兜风呢。从物理常识来说,那场兜风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导演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让的精神具备了符号象征,也让月光下的弗吉尼亚号披上了一层浪漫且自由的色彩。
没有国籍,没有家人、没有生日的将那种无处言说的孤独展现的淋漓,对故乡母题有着表达偏好的塞佩·托纳多雷,将这种情绪完美融入在了影片中。相信在越来越多离乡人涌入的大城市中,那种无根的漂泊感还将激起更多人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海上钢琴师》会拥有越来越多朝圣者的原因吧。
选择不下船的勇敢
生于船上成长于船上的宿命,漂泊反而带给了唯一的安全感。一次最多容纳两千人的弗吉尼亚号就是的得以将孤独安放的地方。
无论是从影片开头那句“该死的新世纪的第一天”、还是可以因为一声“美国”一哄而散的欧洲移民,亦或是代表新文化的爵士黑人音乐节充满孤傲的神情,影片无处不在传达着对欧洲黄金时代的留恋和向往。
被创作者视为欧陆辉煌过往的精神符号。是否选择下船也就意味着是否要与这个充斥着战争、工业革命的新世纪和解。
爱情和“大海的声音”让产生了下船的冲动,在一组中远近景镜头的切换中,我们看到在舷梯中点上定住的迟疑、困惑。眼前的纽约城在导演深焦充满纵深感的镜头下显得那么的庞大,密集。
“你知道琴上88个键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琴键是有限的,但你是无限的”“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看见的,而是因为我看不见的。连绵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
在船上,可以任意弹出华美的乐章。而到了岸上,面对无限的世界,显然只有上帝才有资格去当那位钢琴师。
有人说不下船的是悲观的懦夫,但说出“Fucktheregulations”的又怎么可能是懦弱的。只是,时常反悔的钢琴师在弗吉尼亚号上才能真正拥有自由和不羁的灵魂。
“原谅我吧,朋友,但我不下船了。”
舷梯上帽子飞出的那个瞬间,才彻底成了传奇。
我们无法成为,但选择守护自由的勇敢却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去重新思考,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众多选择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
并不存在中国特供版
此次在中国公映的《海上钢琴师》为分钟的4K修复版。关于时长问题,影片有//分钟三个版本,分钟为影片首次在法国上映的原始版本,并不存在“中国特供”版。
影片在初始定剪时长达三个小时,但当时本片的海外发行商FineLine公司,仍坚持电影应该再删改得戏剧化一些,并不顾《伯尔尼公约》关于“电影的最终剪缉权属导演”的规定,威胁说若不剪辑将不会发行此片,包括各大电影节上的放映;
托纳多雷
电影原定在柏林电影节参展时长度为2小时45分钟,托纳多雷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一惜一切代价也不删戏,为此他错过了这届柏林影展。
FineLine公司希望它能够参加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主席GillesJacob很早即看过此片,并表示很有兴趣,但由于与导演的争执,新线公司没有准备好本片供展映的最终版本,因此剧组也没有前往戛纳。
黄海设计的中国版海报
或许这也是本片“没有拿什么奖”的一个原因吧——影片在年获得了意大利卫奖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等六项奖,欧洲电影奖只拿到最佳摄影。在美国,也只在年获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原创配乐一个奖项。在奥斯卡未获得提名,与年在奥斯卡赚的盆满钵满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版预告海报
而说到时长版本区别,分钟版本保留了所有的高光戏份,但导演所想传递的在分钟版本中更完整。
这还要从导演的一些个人情结说起,从另外两部作品《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就能看出,托纳多雷是一位有着浓厚故土情结的导演,分钟版本相对有更多的群像刻画,而他们大部分都有着意大利面孔。
《天堂电影院》剧照
20世纪初,欧洲以往的高贵荣光是他再也回不去的梦想,人们被迫背离家乡去为生存奋斗,并试图融入进新的工业文明。托纳多雷在他的电影中更多的是想呈现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底层故土人民的关怀。
比如,被删减的影片开头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丹尼及伙伴们在锅炉房的工作日常,他们骂着律师,骂着所谓的“规矩”,粗鄙的话语中透露的实则是对当时社会对底层劳工的剥削。
童年的经历删减了两处,如将蛋糕拍在船长脸上,以及因为缺乏合法收养文件船长试图派人带走的戏份,这两处为追求自由不羁预留了一块很好的铺垫。
尽管这些戏份被删,在分钟版本中,如果仔细观察还是能注意到导演对底层人物的情感关照,如丹尼的镜头设计大部分都是仰拍镜头,尽管丹尼穷困潦倒,但不妨碍表现丹尼那颗未曾泯灭善良的真心。
再如,当幼年的对着船长说出“Fucktheregulations”那句话本应是俯拍,可镜头给了平视,表达了在导演心中看一切事物都应是平等的,音乐中没有社会中繁琐的等级之分,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不管是头等舱还是三等舱都一样享受音乐的。
在三等舱与乘客互动的那场戏上,观众席上有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士,这部分在导演加长版本中也有交代下文,他其实是一位美国议员,在演奏完毕毫无保留了对表达的赞赏,而故事讲述者的Max的画外音和很好的点明了的内心世界:“他也一直在偷偷注视着这个世界,并偷走这世界的灵魂”。
此外还有很多作为故事讲述者Max的零碎戏份被剪,如说到为何突然下船时Max用了多个砰!拟声词来渲染故事氛围,看似是闲笔,其实正是这些画外音深化了的精神形象。
尽管在导演心中,分钟才是理想版本,但数码修复技术让旧时光的电影重新得到了尊严,不管是在画面清晰度还是声音方面4k修复技术均将把影片的品质提升一个层次,而影片本身的胶片质感却仍能得以完整保留,这无异于让这艘航行了21年的弗吉尼亚号重新换了新装。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纯粹音乐的浪漫主义的影片,高质量的视听观感非常重要,跟着的钢琴在大海中一起兜风的沉浸式体验恐怕也只有在影院中才能体会的到。
鲜为人知的幕后花絮
趁着电影上映之际,我们还找到了不少影片的幕后花絮,与大家分享。
1.广告出身的托纳托雷是一个非常追求质感的导演,从镜头扫过的船舱的墙上可以发现,有很多欧洲名人与他合照甚至一同演奏过,这里面甚至混入了张伯伦、爱因斯坦。
2.本片耗资2千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当时在意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剧组以真实布景结合后期特效制作的方式完成,不但花重金建造了1:40比例的弗吉尼亚号,令人印象深刻的斗琴大战、初次邂逅、甲板欢呼等场面更是在专业的统筹下进入真实游轮拍摄。
3.为了更加传神地演绎这位传奇钢琴师,蒂姆·罗斯历时6个月零基础特训钢琴,从弹琴姿势手法调整开始练习,除了钢琴大战最后一轮使用了电脑合成,其余几乎都是实拍。影片最后在配音合成时采用的大部分实际声音出自钢琴家缔尤特布塔。
4.片中那位挑战,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他发明爵士的那位仁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JellyRollMorton。《The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在电影里饰演JellyRollMorton的那位ClarenceWilliamsIII,他父亲ClarenceWilliams也是早期爵士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爵士这个字眼的人。
5.由于中途曾停拍,剧组花了天的时间用于拍摄。在罗马搭建了19处外景,奥德萨11处。45名演员。75名工作人员。名群众演员。0套服装。弗吉尼亚号使用的是一艘米长的俄国退役般艇。
6.电影中的弗吉尼亚号在历史上确有其船,年出厂,年左右被废弃。它还与泰坦尼克号有关,据说沉船时弗吉尼亚号就在附近能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地方。
7.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之手,《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并众望所归地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