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童话还是童话的外衣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www.xxzywj.com/m/

提到莫扎特的歌剧,先想到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然后才是《魔笛》。当初听古典音乐入门的第一张莫扎特的歌剧唱片就是他三大歌剧唱段的精选,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卡尔·伯姆和柏林歌剧院的合作,其他两部都是卡拉扬和柏林爱乐的演出选段。DG唱片的简装版,共收入三部歌剧的19个唱段。听到《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今宵微风吹拂”,堪称仙乐。算是领教了莫扎特的作曲天才。

意大利喜歌剧这种形式,莫扎特写起来得心应手,这和他少年时代几次去意大利游学分不开,其写作技巧和领悟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所有的角色鲜活生动,情感的表达缜密细腻。在他的笔下,歌词真正成了歌唱的婢女,塑造角色和表情达意,靠的就是令人信服的音乐。给了《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这么多的溢美之词,并非要说《魔笛》稍逊一筹。恰恰相反,如果从体裁这一点来看,《魔笛》既不是正歌剧也非喜歌剧,其多样化的歌剧呈现很难归类。单说帕帕基诺、帕帕盖娜所唱的不仅是维也纳风格的民谣,也有意大利喜歌剧的音调。塔米诺和帕米娜把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的歌曲曲调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还有萨拉斯妥严肃的格鲁克风格,夜后纯正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它们最终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外柔内刚的帕米娜,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最为经典的她与帕帕基诺的二重唱《那些感受到爱情的男人》从来为歌剧迷所称道。其他如民谣风格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的《夜后的咏叹调》,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地变化。《仇恨的火焰》极尽华丽,无疑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不可多得的名段。

只是很多时候,人们陶醉于莫扎特音乐和唱段的同时,不太记得《魔笛》还是一部情节怪诞的童话。故事并不复杂:夜后请求塔米诺从祭司萨拉斯妥那里解救自己的女儿帕米娜,而当夜后露出险恶的意图时,萨拉斯妥却成人之美,让塔米诺和帕米娜在经历了诱惑、水和火的考验之后,终获结合。其间穿插着捕鸟人帕帕基诺的滑稽与饶舌,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不少捧腹的欢乐。在莫扎特的正歌剧、谐歌剧之间,《魔笛》刚好属于亦庄亦谐的维也纳“歌唱剧”。不用说,除了上面提到的卡拉扬的版本,《魔笛》的经典版本无数。出于偏爱,甚至有人只用夜后的演唱来区别《魔笛》的优劣。谁的花腔唱功好,谁就拔得头筹。这种唯咏叹调唯花腔是举的风气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一代又一代,人们似乎只热衷于角色出色的嗓音,谁的夜后唱得更动人。

之前很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