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走过70年,我们给你一份70部电影的

如果没有争议,戛纳只能算徒有虚名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举办之前,法国电影资料馆策划了一系列名为“戛纳丑闻”的回顾展,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亲自挑选出了20多部曾在戛纳节历史上引起过巨大争议的影片。

“我们真说不准什么才是真正的戛纳电影节:是官方单元入围片单,还是获奖名单?是金棕榈大奖,还是走红毯?是电影市场、媒体,还是观众?这些毫无疑问都在其中,但是在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上,有某种东西一直存在:那就是争议与丑闻。”福茂在策展前言中这么说道。

引发争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些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电影关于美学的定义,认为作品配不上艺术品的称号而只是在故弄玄虚,比如安东尼奥尼的《奇遇》;有些是因为影片的主旨或内容触动了敏感的神经,比如《维莉蒂安娜》揭露宗教的丑陋。

因为争议,戛纳没少见证冲突的场面。年的金棕榈获奖影片《在撒旦的阳光下》并不是一件受大众待见的作品。导演莫里斯·皮亚拉领奖时,台下甚至嘘声一片。皮亚拉似乎并不在意大众的评价,向那些反对他的人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一样不喜欢你们!”

在福茂看来,这些电影不受到待见是“令人心痛”的。但能够聚集起怀有各种态度和意见的电影界人士,也是戛纳能够长久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如福茂所言:”戛纳如果没有了拍案而起的评委,据理力争的媒体,严肃苛求的嘉宾,甚至没有了选片人的错误,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电影节?戛纳从来都是荣耀的圣殿、繁茂的商埠,它更是全球最美丽的电影沃土。如果没有了巨大争议和随之而来的滔天惊雷,戛纳只能说是徒有其名。“

《奇遇》安东尼奥尼,“安东尼奥尼式无聊”

安东尼奥尼带着《奇遇》起初亮相戛纳首映时,当场遭到了影评人的嘲讽,影片放映到一半时甚至有人喊“cut”,安东尼奥尼和女主角莫妮卡·维蒂只好提前退场。

转机在第二天出现,一封由数十位导演和影评人联名签署的声明公开支持《奇遇》,并谴责观众的无礼。影片最终获得了评审团特别奖。不过,关于这部影片的负面声音也一直还有。负面评价批评看上去可有可无的情节和缓慢的步调,加上影片存在主义式的主题,被戏谑称为“安东尼式无聊”。

《维莉蒂安娜》布努埃尔,“世界第一残忍”

第13届戛纳电影节上,布努埃尔带着他宗教三部曲之一《维莉蒂安娜》参赛,虽然获得金棕榈奖,但这部电影让他背上了诸多骂名,因为他借着电影对基督教中存在的虚伪现象进行了批判。在宗教话题敏感的环境中,触痛了人们的神经。

影片在导演的祖国西班牙被禁映,甚至威胁布鲁埃尔本人不许参加颁奖仪式。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上,有人在海报上写下“世界第一残忍的导演”,作为对布努埃尔的抗议。

《快乐大餐》马尔科·费雷里,“最卑鄙最肮脏”

《极乐大餐》里四个中年男人对着空虚的生活和无望的世界,最终决定在“饕餮盛宴”中吃掉自己直至死亡。放映现场,观众们的嘘声不绝于耳,有的观众甚至对导演本人作出不够礼貌的举动。当年的评委会主席英格丽·褒曼也评价《极乐大餐》是“最卑鄙最肮脏”的影片。

电影海报上映着《纽约时报》对影片的评价,说它的粗鄙达到了一个史诗级别的高度。

《钱》布列松,“布列松的腻烦”

《钱》在戛纳的遭遇算是一波三折。在放映之时,电影遭到了嘘声的待遇。一些媒体后来猜测,影片被嘘的原因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布列松的风格并对之感到腻烦。不过当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部电影成为了法国导演的收官之作。

虽然影片有争议,但并不影响布列松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戈达尔曾评价说:“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犹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

《马克斯我的爱》大岛渚,“人兽之恋”

对情色的描写是贴在大岛渚身上的一个标签。《马克斯我的爱》出现在年戛纳的时候,它会引起争议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虽然大岛渚在这部电影中的处理相当克制,比起之前《感官世界》的处理要收敛很多,但即便如此,人兽之恋的主题本身也就够引起保守派的不解和抗议了。

《在撒旦的阳光下》莫里斯·皮亚拉,“宗教与神灵”

年的金棕榈颁给了莫里斯·皮亚拉的《在撒旦的阳光下》。颁奖现场厌恶此片的记者们嘘声一片,不过特立独行的莫里斯·皮亚拉在台上也是毫不示弱,他举起右拳叫喊着“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一样不喜欢你们!”

《在撒旦的阳光下》触碰到的宗教和神灵话题可能是让它不受到待见的原因。不过,当时还是有为它鸣不平的声音。《纽约时报》就说电影虽然关乎神学,却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世俗方式铺展开来的,这也是电影令人着迷的地方。

《怒火青春》马修·卡索维,“来自警察的抗议”

以警察暴力事件为背景的《怒火青春》因为影片对警察的反面刻画而惹恼了警察群体。最开始,戛纳的治安部门尝试组织《怒火青春》剧组在红毯上亮相,因为在他们看来,影片对警察的描写太过于极端,甚至是一部反警察的电影。当导演马修·卡索维茨携夫人到达红毯时,治安人员集体背过身去,沉默地表达了对这部影片的不满。

《赫鲁斯塔廖夫,开车!》阿列克谢·日耳曼,“晦涩荒诞的政治”

阿列克谢·日耳曼以年初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与“斯大林之死”为背景,将虚构的犹太将军的命运穿插于二者之间,完成了一副政治讽刺画。

俄罗斯的评论家们把电影在戛纳引起的争议归结于西方缺乏对“铁幕”之后形势的了解,但影片确实存在音像混沌和叙事琐碎,阿列克谢·日耳曼在影片中呈现的荒诞感恐怕也是造成争议的原因之一。

《人啊人》布鲁诺·杜蒙,“露骨的性场面”

布鲁诺·杜蒙的这部作品是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它讲述的是警察调查一桩少女奸杀案的故事。影片中含有的低俗露骨的性镜头以及非职业演员构成的阵容让影片饱受质疑。《综艺》甚至感叹说如果不是在法国,这部作品恐怕很难在银幕上播放。

这部探讨人性的影片本身倒是在戛纳收获颇丰,虽然没有拿到金棕榈,但也获得了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的表彰。

《不可撤销》加斯帕·诺,“充斥着残忍暴力令人不适”

《不可撤销》在戛纳公映之日起,就伴随了相当巨大的争议之声。人们对女主角莫妮卡·贝鲁奇那段长达10分钟的强奸戏难以忍受,相继退场。这也并不是影片中唯一让人们感到不适的原因,其他还有用灭火器砸烂强奸犯面部的情节、以及手持镜头拍摄造成的晕眩感。

美国的影评人RogerEbert就说,这部电影残忍和暴力的程度根本不适合普通人观看。

《棕兔》,文森特·加洛,“无聊到在放映时唱起了歌”

《棕兔》说的是一位摩托车手在前往参赛地的孤独漫长旅程中,邂逅一个又一个女子的故事。

按照影评人RogerEbert的说法,这部影片在戛纳首映时遭到嘘声,不是因为它含有露骨的性片段,而只是单纯因为电影太无聊了。他自己无聊到在看电影时大声唱起了歌……在最初的评价中,他把这部片称作是戛纳史上最差。

现场的嘘声也让自编自导甚至自演男主角的文森特·加洛发誓,自己再不会拍电影了,“这是部垃圾,是浪费时间。我向投资人道歉,拍出这么一部自恋无用、没有精气神的电影不是我的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部影片的评价有所缓和。RogerEbert的态度在之后也有所改观。以及,这也没有成为文森特·加洛最后一次拍电影。

如果不敢对政治发声,那也不是戛纳

戛纳电影节是有“政治”基因的——它是以反法西斯之名而成立的。

墨索里尼上台后,意大利政府于年创办了威尼斯电影节。虽然它以电影展映和交流的名号亮相,但在墨索里尼政府的控制下,威尼斯电影节划清了艺术中值得表彰和有害的边界,为自己国家歌功颂德的纪录片是值得表彰的,好莱坞的电影则是有害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法国和美国三国政府联手,共同在法国创办了戛纳电影节,以对抗墨索里尼。不过,本应年举办的第一届戛纳电影节因为德国入侵波兰而取消。

电影作为反映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载体,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年“五月风暴”中的戛纳电影节便是这样一个例子。从春天开始,学生就举行集会,抗议政府逮捕为反对越南战争向美国在巴黎的产业投掷炸弹的学生。

法国的电影界也没有忽视这场运动。法国新浪潮的代表戈达尔、特吕弗被特意派往戛纳以阻止电影节。数百位决心斗争的电影爱好者在巴黎投票决定要中断电影节表示支援罢工的学生和工人们。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一年的戛纳电影节戛然而止。

因此,每年戛纳片单上透露出多少政治元素,也都是一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