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发展之人利玛窦,为明朝带来世界地
明朝年间,澳门是当时各国贸易交流的重要地方之一,来往的外国商人在此集聚,连接了欧洲与与中国的贸易。
开放的外贸让外国人知道了这个物产丰富的国度,他们开始派人来进行文化交流。
传教士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他们想要和中国经商,更是希望把自己的信仰带到这片土地。
一波波的传教士抵达澳门港口,他们想要深入内地去进行传教。
在众多的传教士中,利玛窦可以说是他们当中脱颖而出的一个。
利玛窦出生在意大利,他的父母从小就想让他成为一个法律人才,十几岁时还送他去学习法律知识。
可是他并没有成为父母期望的法律领域的人才,因为在他的学习期间,他更对教会的知识更加感兴趣。
所以在三年之后,他放弃了法律,进入了耶稣会实习。
他的兴趣铸就了今后他成为传播教士而作出的贡献。
年,被委派来传教的利玛窦穿过汪洋大海,来到了澳门,当时的明朝对外实行“海禁”政策,外来人员都要先到达澳门。
来到澳门的利玛窦只能等待机会去往内地,他开始为了传教努力,学习汉语以便更加方便的交流。
他和同伴们决定将天主教的教义翻译成为汉语来传阅。
终于在两年后,他遇到了一个进入到内地的机会。
当时在中国传教事务的负责人罗明坚,在这个地方多年,一直营造了良好的形象。
朝廷官员广东总督郭应聘对他印象比较好,就允许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进入内地。
在中国建立寺院来到广东的肇庆后,为了表达对于肇庆知府王泮的谢意,利玛窦与同伴们向他送了众多从意大利带来的礼物。
王泮对于其他礼物都是拒绝的,唯独教堂里面的“自鸣钟”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这座钟表与中国传统的钟外表不同。
王泮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制作一座一模一样的自鸣钟。
最后罗明坚从澳门请来了外国的钟表制作工匠,和中国的工匠一起制作完成了“自鸣钟”。
利玛窦向王泮介绍了他一路上的见闻,王泮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好奇,他便请求利玛窦绘制一幅世界地图,看看西方人口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利玛窦凭借着自己的认识,绘制出了《坤舆万国全图》,王泮对世界的全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明史》里记载了这幅地图“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
……而域中大地尽矣。
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地图的绘制颠覆了当时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
利玛窦和同伴们此地建立了一座莲花寺传播教义,他们认为,要想真正做到传教,就要融入中国人当中,让他们理解并且接受,应该身穿中国本地佛教和尚所穿的衣服。
当时外国人对中国本地的教派不了解,认为他们与政治的关系联系紧密,身着佛教服饰,更能被统治者和群众接受。
于是利玛窦一行人便打扮成了本土和尚的模样,他们觉得东方人能够接受和尚,那么也能接受上帝。
然而,让利玛窦觉得意外的是,在他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才发现,佛教并没有像西方那样与政治挂钩。
反而是儒家思想才是占据主流的。
因此他便褪去了和尚服装,穿着与明朝的文人墨客一样的长衫戴帽子,对儒学经典进行精心研读。
他对儒家经典的了解,已经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让与他交往的文人们感到诧异。
在此基础上,他还加深与文人们的联系,遍访名士,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文人雅士们与他成为了好朋友,还亲切地称他为“西儒利氏”。
决心北上,面见皇帝在广东待了一段时间后,利玛窦决定去往更多的地方,便动身前往一路向北,精通中外文化的利玛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优势。
这次的北上,利玛窦的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他要把中国的皇帝,变成天主教徒,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是要见到皇帝,上贡便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他决定带着自己拼凑起来的两白银和从西方带来的不少东西去面见万历皇帝。
不过虽然他成功进宫了,但第一次见到的却是空着的皇位,原来万历皇帝早已沉迷于炼丹多年,好久都不上朝了,因此利玛窦没有亲眼见到这个东方皇帝。
但太监们把他的贡品呈给万历皇帝的时候,引起了他的兴趣,其中利玛窦听从广东官员的意见带来的自鸣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利玛窦书信集》里面提到万历皇帝要他们把钟表修好,还要听到它报时的声音。
万历皇帝的确很喜欢这座钟表,甚至还专门建造了一座木阁楼安放这座钟。
不仅是钟表,他进贡的其他礼物也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他的礼物中有一架西洋琴,与传统的乐器有着很大的区别,还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但是宫里的人不知道如何弹奏,皇帝便要求利玛窦的助手庞迪我定期来到宫廷教太监们弹琴。
进贡了这么多礼品,万历皇帝终于对他有所好奇,让利玛窦长期居住在北京,还派了一个任务给他-定期到皇宫修理钟表,可想而知,皇帝对于自鸣钟的喜爱。
与徐光启相识年,徐光启考中进士,来到北京,在这里,他认识了利玛窦。
听闻外面的世界科技发达,徐光启决定拜利玛窦为师,学习科学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徐光启请求利玛窦与他一起翻译他带来的众多书籍。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是由他们两个人一起翻译完成,徐光启的开放学习心态,让利玛窦感到欣慰,两个人合作翻译著作,也成为了好朋友。
年,利玛窦去世,临终之前依然惦记着传播知识的事业,他嘱咐自己的同伴,让继续合作翻译,传播科学。
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徐光启听闻噩耗,从外地赶来,在利玛窦的坟墓前伤心不已。
也正因为他的影响,徐光启一生都在精心钻研科学研究,还完成了著名的《农政全书》。
年少离家,利玛窦一生留在了中国,他的到来给当时的一部分人带来了不一样的世界观与开眼看世界的概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