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浪漫史诗,名不虚传
《海上钢琴师》阔别21年重新上映,而且还是4K修复版的,对于广大托纳雷多的影迷而言,实在是再惊喜不过的事情了。
回想起那个以「时空三部曲」出名的意大利导演,拍出了《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以及这部《海上钢琴师》三部佳作,足以成为影史的一道传奇,想象从最初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走来,从《偷自行车的人》走来,意大利开阔的环境和复古的建筑为这种电影风格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当然不必去追溯新现实主义风格的源头就可以了解托纳雷多,了解他的浪漫主义,事实上太多的意大利导演都跨越了这种风格,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影思想,比如莱昂内类型化了的《黄金三镖客》,比如罗伯托·贝尼尼带有喜剧色彩的《美丽人生》,这些类型化了的故事和传统的新现实风格的故事差异略大,强调故事的趣味性,而不是以往的现实感,追求角色的多维度塑造,而不是人所相对于环境的整体附属感。
说简单点,就是人被放在了主体位置,成为了故事的核心,甚至是能带动故事节奏的重要角色,因此,电影的共情点也多了起来。
虽然角色的维度复杂了,情感被放大了,但围绕着角色的空间并没有因此而显得逼仄,相反,人物越立体,场景空间也就越宏大,而人所占的空间是不变的,只有情感在发生改变,于是,空间被加以利用,并最终被填满,而填满空间的,就是情感。
这一点,在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中表现的最明显,年少的溥仪走上台阶,背后是千万人下跪的场景,这是前景。
前景中的人是背景,是纯粹的静止影像,而后景中运动的溥仪,才是整个画面想要突出的核心,这个场景,只有溥仪和身边的侍从在动,这微小的动,和广阔的静,衬托出一种孤寂感,而这种孤寂感,是人物和空间唯一产生联系的介质。
即我前面所说的情感。
新现实风格也讲故事,也讲环境和情感,只不过这种情感是依附于环境的,是直白的记录,是尽可能抛却掉主观视点的客观展现,因此,在这里,时代感的表述要强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像是《偷自行车的人》传递的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和匆忙的原因所在。
而如今,转型的意大利导演们有更多的想法去表现这种风格,重设这种风格,不仅仅是《海上钢琴师》,其实每一位我在上面提到的导演,都试图摆脱新现实主义与意大利之间的必然关联,这部带着浪漫主义风格的《海上钢琴师》,无疑是上世纪末最令人惊喜的一部片子。
作为一部二十多年前上映的老片子,该片在现在看来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故事技巧都显得有些老旧,如今技巧花样复杂,故事一套又一套的类型片,和有着豪华阵容和豪华特效的视效大片层出不穷,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大范围的故事革命,当如今的院线新片与这部修复上映的经典老片院线角逐的时候,又会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换句话说,和新片子相比,《海上钢琴师》还有必要看吗?
我觉得仍然是有必要的,而且如果让我来选,我的第一购票顺位,即是这部《海上钢琴师》。
即使放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这部片子其实仍然没有过时,并不是因为他是经典片子或是其他什么,而是他所传达的思想和那个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尽管在故事上,它没有太多花哨的表达,也没有过于复杂的故事结构,它不是像《盗梦空间》那样的视效大作,也并非《心迷宫》般的复杂结构。
他所讲的,只是一段故事,一段关于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故事。
而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也是让我最感触的地方。
况且放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纷纷扰扰的社会里,这种纯粹的用故事表述情感的行为更加值得珍惜。
这片子里有什么呢?
只有主角,和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游客,是一艘船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前者是出生在船上,一生都在船上度过的天才钢琴师,后者则只是大海上万千过客中的一员,港口是他们回家的起点,他们属于地面,并且终究属于地面,无论是,还是游轮和大海,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人生中短暂的美好记忆,却不是生命的主体。
但不同,他生于斯,长于斯,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是游轮和大海的一部分,而地面——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类居所,对他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所以,从生到死,他没来从有离开过大海,离开游轮。
故事讲述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从的眼睛里看到了他对陆地的恐惧,也看到他对年轻女孩的懵懂爱意,但他始终没有离开游轮,直到死去,而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也不愿长久呆在船上,他们终究会回到那个属于他们的陆地上,投入嘈杂、混乱、固化的现实世界中去,而对于,他们只能将属于这个人的故事带到陆地,却永远不会带来这个人。
年轻时,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不愿意追随途中心爱的姑娘一起走向陆地,为什么他对那艘游轮有那么深的情感,纵使最后船沉没了也没有下船,但我一直被电影所营造的浪漫风格所吸引,虽然那时候不知道主角这种情感归宿隐喻着什么,但仅仅是这样的简单故事史诗感也是相当厚重的。
不仅是一个天才钢琴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而和故事,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史诗,就像《美国往事》讲主人公“面条”的年轻往事,《公民凯恩》讲凯恩的过去的时候所展现的那样,时代,总会与人相关联,或者,只有与人相关联,时代才能会称之为时代。
到了后来,成长了许多,真正浸染于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关于的传奇故事。
而这个传奇故事,一部分是我的过去,一部分,是我未能实现的理想,就像永远没有踏进陆地的一样,我的理想,也仍停留在游轮上,没有和我一起走上这片土地。
其实电影里面的陆地和游轮,一个代表的是现实,一个,就是理想。
或者更宽泛的讲,一个,代表的是我们所拥有的,另一个,则代表着我们的过去和所失去的东西。
当从游轮的世界出来,看到了更多广阔的世界,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但却失去了确定感,而这种确定感,只有在之前的空间中才可获得,就像《末代皇帝》种溥仪在硕大的紫禁城所体会到的孤独一样,在《海上钢琴师》里,大空间被渲染成充斥着情感的载体,只能感受到恐惧和无助,并且因为空间中群众和自己的格格不入,而强化了这种情感。
就像我们突然被放到一个大环境中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境况一样,它和我们所想象的世界有太多不同,也因此,我们无法去熟悉和融入它,纵使我们能够在拥抱现实的过程中仍保留对理想的热忱,却仍不免被漫长的人生和复杂无常的琐事所击倒,成为生活的傀儡,所以,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海上钢琴师》中的,其实就是我自己的心理的外在缩影。
这个具有浪漫情怀的故事,其实并不真实,因为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大海,离开游轮,我们始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人,但那个时代是真切存在的,那样一种的感受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对于的爱,对于电影的感慨都是真实存在的,情感不会骗人,所以,我觉得也是真的,至少对于我而言,,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它是一部属于时代的史诗,也是属于我的精神史诗。
致每一位曾记得这段传奇的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