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影史科幻经典,开创了世界电影新革命,
这个标题,这样的地位的电影,还用说吗?
很多朋友肯定脱口而出了:
《星球大战》
虽然,它在咱这的IP程度不如国外。
可对于电影史的影响,却极其深远。
不信,您接着看下去。
工业光魔
年,乔治卢卡斯成立了工业光魔,其目的就是为了拍摄《星球大战》。
那个时候,好莱坞还没有一家正经的专业特效制作公司,甚至在大型制片公司里,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取消了特效部门,没人专心研究特技。
于是,在特效工业不受重视,没有专业人才的情况下,为了《星球大战》,在一间旧仓库里面,卢卡斯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诞生了。
R2的材质当时还是木头
▽
而早期的这个工业光魔,里面的从业人员基本没有专业的,比如有搞建筑的,做模型的,拍广告的,玩机械设计的,反正就是几乎没人从事过电影。
不过也有好处,这个团队充满了嬉皮精神,没有体制限制,对于当时这部怪诞需要疯狂想象力的《星球大战》而言,反倒是一个好处。
没想到,就是这个工业光魔,掀起了电影届的一场革命,其革命延续至今。
而在工业光魔发展的这么30多年,特效从模型演变到了CG技术,全部拜工业光魔所赐。
当时的乔巴卡为模型套人的表演
▽
在《星球大战》之前,世界上是没有这种类型电影的;《星球大战》之后,很难想象没有这种类型的电影世界是什么样的。
技术型的讲解就省了,这么说吧,没有工业光魔--
就没有《星球大战》中,用模型创造出的特效;
就没有进一步进化的CG,如《终结者2》中那个影史上第一个由电脑生成的角色--T;
就没有《侏罗纪公园》中那些栩栩如生的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恐龙。
而绿幕技术,动作捕捉这些技术,也不会这么快就催生出来。
就没有皮克斯
--皮克斯的前身是工业光魔的一个计算机动画小组的组织,被卢卡斯卖给了乔布斯,后面这个小组织则被发展成了皮克斯。
而由于工业光魔的出现,特效在电影中的应用才开始广泛且迅速,要不我们估计没法这么快看到上述电影和《夺宝奇兵》,《变形金刚》,《阿凡达》,《复仇者联盟》这些特效为主的电影。
《环太平洋》特效制作
▽
当然,假设今天我们仍然看不到这些影片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既然看过了,再回头去想象没有这些影片的时期,或许感觉似乎就不习惯了吧。
这次的《原力觉醒》,又回到了年卢卡斯拍《星球大战》正传第一部那种制作方式:即以模型制作为主,CG制作为辅的方式(但拍第一部的时候是没有CG的)。
年,《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特效
▽
这样的制作办法,皆因卢卡斯后来拍摄三部《星战前传》时用了全CG,被星战粉狂喷,因为他们觉得那些CG特效没有感情。
年,《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中,CG做出的尤达大师的战斗场面
▽
这么说吧,演员和实体模型(人躲在模型里面演戏)你来我往地对戏,与演员在绿幕前与空气演对手戏,其中还是有区别的。
当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看不出来,只是由于星战粉太多,所以这种事情也就会被说了。
星战系列,已经发展出了一套:
粉丝文化
囧瑟夫cosplay星战
▽
当时,《星战》第一集的投资方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在拍摄过程中,由于不明白卢卡斯要玩什么,打算退缩。
于是,卢卡斯开了条件:只要你们让我拍电影,导演片酬50万美元我不要了,我只要电影的特许经营权和续集的掌控权。
年,《星球大战》在香港上映时的海报
▽
后来,这笔买卖,卢卡斯赚大了,光是与知名公司合作的星战系列的玩具,周边这些卖了近40年,卢卡斯靠这些收入,荷包满满。
而5月4日更被定位影迷的“星战日”,因为片中那句“Maytheforcebewithyou”(愿原力与你同在)中的“Maytheforce”与五月四日的英文谐音。
即使希拉里在民主党辩论结束时,也说了句“Maytheforcebewithyou。”
而下面这个,更是搞,其梗在于:天行者卢克在与黑武士单挑之时,黑武士突然向他道出:“其实我是你父亲。”
更不用说在多少美剧中被致敬了:
《老友记》
《生活大爆炸》
而星战日的粉丝庆祝,更是疯狂:
在澳大利亚,有星战主题的橄榄球比赛;
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则举行了星球大战6公里长跑;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也被星战粉丝们“占领”“;
美国太空总署NASA以及休斯敦太空中心合作,从国际空间站向全球粉丝传递了特别的节日祝福。
星战日粉丝庆典
▽
但是,这一切,都和咱中国影迷无关,因为中国影迷并不属于(或者说,只有小部分属于)星战粉的一群。因为:
星战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强IP
年,《星球大战》第一集在美国上映。
当时,在电影上映之前,没有人看好乔治·卢卡斯,有的说看不懂,有的直接说这电影是垃圾。
卢卡斯多年后说:“当初,所有人认为我疯了。”
星战修复版中,卢卡斯将前传里的黑武士阿纳金通过技术放到了《绝地归来》的结局中。
▽
当时,全美数千家影院,只有37家签了放映合同。而投资方二十世纪福克斯警告各影院,只有让《星球大战》搭车放映,他们手上的一部畅销的《午夜情挑》才给影院放映。
年,《星球大战》公映的第二天,一夜没睡的卢卡斯饿的想要一个汉堡。正当他开车警告好莱坞哈姆雷大街时,竟然发现交通堵塞,到处都是疯狂的人群。
卢卡斯:“出啥子事了?”
路人甲:“还问啥,快来排队。”
--中国大剧院门口,“星球大战”四字高悬入场处的拱门上,拥挤着的都是前来买票的人。
卢卡斯一阵眩晕:“我吓坏了。我成功了!”
年,看完《星球大战》后:
彼得杰克逊15岁,声称《星球大战》改变了他的一生—长大后,《指环王》问世;
朗·霍华德23岁,电影结束后,他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
詹姆斯·卡梅隆23岁,看了《星球大战》后,他声称自己惊喜得要尿裤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并告诉自己: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于是,他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后来,有了《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
卢卡斯的好友,31岁的斯皮尔伯格说道:“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
斯皮尔伯格庆贺《星球大战》票房超越《大白鲨》
▽
40岁的雷斯利斯科特看完后,告诉制片人:“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
于是,有了《异形》,《银翼杀手》,《黑鹰坠落》,《火星救援》。
年,北京。
当时有一批学生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他们当中年龄大的也有近30岁的人。而考入北影,有的人的理想也不是为了电影,只是为了寻找一条出路。
后来,这些人的名字响彻中国,包括: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张丰毅等。
年,《星球大战》之后,电影圈和美国文化圈闹起了一场革命—工业光魔。
从此,美国电影工业开始改变。
80年代,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
录像机开始进入中国,于是,香港电影开始慢慢进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再后来,是好莱坞电影。
年,《星球大战》三部曲在美国上映完毕。
同年,美国总统里根研议了一个军事战略计划—星球大战计划。
年,第一届春晚开始登台,以后每年一届的春晚,从当初全民过年的年夜饭,变成了如今全民吐槽的夜景。
年,中国开始引进十大巨片,此时距离星球大战第一部上映已经过去了17年,在中国那一代人长大的过程中,没有看到大规模公映的《星球大战》。
同样,年,距离第四部星球大战的到来,还有5年,从中间开始看中国公映的《星球大战》(即星战前传)的那一代人,没有代入感。
星球大战走过了近40年,长盛不衰。
中国电影从引进大片开始走过的20多年,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愿原力与你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