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演奏者要有好技
界面新闻记者
褚慈(外约)徐鲁青
界面新闻编辑
姜妍
1年,古典音乐演出市场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热度。从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到钢琴家斯蒂芬·霍夫,在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多位世界级的音乐家和乐团都来到了上海,其中就包含了日本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
在中国,大多古典乐迷对诹访内晶子的印象是“音乐神童”和“价值连城的名琴海豚的演奏者”。她是最年轻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冠军,在18岁时拿到了金奖。她曾经使用过的小提琴“海豚”,是意大利名匠安托万·史特拉瓦里(AntonioStradivarius)所制,也曾是小提琴泰斗海菲兹的爱琴之一。作为一名同时具有东西方背景的演奏家,诹访内晶子出生于日本,三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接受俄罗斯学派提琴教育、在法国生活了逾二十年,从事职业小提琴家三十余年。
在诹访内晶子此次来沪演出之际,界面文化采访了这位演奏家,和她探讨了如何理解勃拉姆斯、演奏者与当代作曲家的关系、如何理解亚洲人在古典乐界的崛起等话题。
采访中的诹访内晶子(记者供图)随着“海豚”的基金会租借在0年到期,诹访内晶子遇到了现在使用的瓜奈利琴“查尔斯·雷德”。她告诉界面文化,“海豚”是一把本身富有个性的琴,演奏者只需要努力把这把琴自己的声音发出来就足够了。但是新琴却不同,“雷德”需要演奏家充分发挥对声音的想象力,塑造出想要的声音。
针对这把新琴的特点,诹访内晶子选择了本次在上海音乐厅演出的曲目——三首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充满了深邃和温暖的元素,而且可以给演奏者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11月日的演出中,诹访内晶子在演奏中发挥出了“雷德”音色特点,将作品的细节传递给观众。在其钢琴伴奏叶夫根·柏扎诺夫“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小提琴声依然极具穿透力,整个音乐厅回荡着两种乐器平衡的音响。
小提琴家海菲兹与名琴“海豚”(图片来源:微博)柏扎诺夫选择了ShigeruKawai钢琴,而不是传统的Steinway,SK的钢琴拥有更美妙的弱奏和温暖圆润的音色,与诹访内新琴的音质相合。
另一个细节是,柏扎诺夫使用的琴凳比正常琴凳矮了十几公分。对钢琴家来说,更矮的坐姿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演奏挑战,因为大臂和身体的力量更难传导到手指上,跑动和强奏的稳定性会变得困难。柏扎诺夫不仅克服了矮琴凳的阻碍,突出的声部也一再强调乐章间动机的联系,音乐元素的色彩的变化总是与作品结构同步。虽然勃拉姆斯谱写的是“小提琴奏鸣曲”,但创作初衷是钢琴部分和提琴一样重要。柏扎诺夫演绎出了作曲家的要求。
采访中,诹访内晶子还提及了东西方音乐背景如何影响了她的演奏:西方的时间是流逝的,而东方崇尚一种更永恒的,持续的时间观念。在演出中,她对乐句的处理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观点:不但非常重视勃拉姆斯标志性的长乐句的强弱色彩变化,同时在很多乐句乐段之间创造出前后更为紧密的联系——或使用滑音,或使用更为连续的渐弱渐强,让作品在更长时间尺度上的连续性变得更强。
“音乐神童”是诹访内晶子始终避不开的标签。作为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她受到了很高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