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父母的语言》。老实说,这本书是直到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才真正打动了我,让我决定要讲它。
最后一章,它搬出了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大神级的人物,就是阿图·葛文德。阿图·葛文德是我们讲过的《医生的修炼》和《最好的告别》的那两本书的作者,美国的一个思想家,然后也是一个著名的医生。阿图·葛文德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叫作思想的停滞。
什么是思想的停滞呢?19世纪的时候,医学界其实有两大非常重要发现,一个是麻醉,一个是消毒。大家猜一下哪一个被更快的普及和应用?很明显是麻醉。因为在中国很古老的时候,华佗已经就做麻沸散。人们对于怎么样止疼这件事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消毒的这个工作一直到很晚,付出了特别多的代价之后,才慢慢的被人意识到。
那时候我们在很多本书里面都讲过,意大利的那个医生。他就是觉得产妇为什么总是死亡?原因是所有的医生都不洗手。医生做完了那个手术跑来做这个手术,医生不觉得洗手是很重要的事,然后提出来让大家洗手的,这个医生被人送进了疯人院,就觉得他脑子有病。就是人们为什么对于消毒这事不重视,而对于麻醉这样的事很重视?
原因很简单,因为麻醉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就是你每天都能看得到那些人在那儿鬼哭狼嚎,就疼得要命,挣扎,所以你得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消毒这件事看不到。你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死掉了,视觉里没有,所以这些不可见的这些东西逐渐地被人们忽略,它会形成思想的停滞,这是一个非常有洞见的想法。
那它跟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每个人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差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后,你会发现说怎么培养的差距这么大呢?
实际上,不可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在三岁以前。在每个孩子都非常可爱活泼,在地上蹒跚学步的时候,看起来孩子跟孩子之间没有差距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差距已经逐渐地被拉开了。这就是我们说这本书重要的原因。
你看这本书有一个宣传,它说本学术期刊转载,引起白宫重视的学术研究,这是一本送给父母的语言教育启蒙书。它的英文名字叫作ThirtyMillionWords,其实它的英文名字叫作万词。什么意思呢?
这个作者和一系列的科学家一起努力,发现不同的家庭当中,对于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万字之多,他们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态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所说的词汇量,有万字的差距之多。
这万字包含了重复的词语,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差距。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里边还提到说,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我们国家的资源,比如说我们有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煤炭资源、电能、水能,我们都很重视。但实际上,我们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是被大家忽略的,而这种资源是不要钱的,就是父母的语言。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意识到父母的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它能够改变我们整个国民,所有孩子的这种基本的素质,让我们这些孩子的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健康,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因为它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买卖,所以我们觉得它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不要在教养孩子的方面出现思想的停滞。不要只等到孩子跟别人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差别以后,你才会去反思说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改变。
我们应该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的父母,那么这个差异到底有多大?我们就讲最核心的这一组数字:“13到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是句话每小时,工人阶级的家庭句话每小时,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句话每小时。”父母忙于生计可能就没时间跟孩子说话,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放在家里边把他扔给电视这是不算的。电视上听到的和人面对面讲的是不一样的,待会儿我们来解释这为什么有很大的差别。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只有万个单词,相差了整整万单词。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个单词,相差了个单词。”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当然这是英文的单词,换算成中文可能能够稍微少一点。
那么,还有几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就知道,你看到你的孩子怎么样说话,你就能够反思到你是怎么样说话。
如果父母每天跟孩子说话都不客气,都非常冲,都经常会偶尔蹦出一些粗话来,那么你别指望孩子变得温文尔雅,讲礼貌。如果父母能够更加注意自己跟孩子说话的这种用词,遣词造句,孩子也会变得不同。
还有就是9个月以后,这个学习差异就已经存在了。孩子长到9个月以后,孩子跟孩子之间就已经不一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读写水平将决定着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小学三年级以后这个差距就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那么,这里的发现是从哪开始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人工耳蜗的医生,就专门给那些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做人工耳蜗的大夫。做人工耳蜗的时候一开始很少有人意识到人工耳蜗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给她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非常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孩子做完了这个手术以后的进展。结果她发现,不同的孩子的进展完全不一样。
这里有两个案例,一个叫扎克的孩子他是在8个月的时候,过了他的听觉生日,你如果在网上搜索听觉生日这个词,看那个视频,你会看到特别多感动的画面。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听到过声音,他在那天植入了人工耳蜗开始听到声音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惊喜,然后看着周围的人,父母全部都感动的落泪。这个在中国、在西方都有很多这样的视频,所以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把这个时间叫作听觉生日。
扎克大概在八个月的时候接受了他的听觉生日,开始听到了声音。后来,大概到了三四岁的时候,这个医生就观察扎克,发现扎克各种话都会说,就是跟其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他上的是普通的学校,上的是普通的班级,他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没有障碍,他甚至可以跟人开玩笑、可以干吗,活得非常健康。
那么,另外一个孩子叫米歇尔,七个月的时候换上了人工耳蜗,也获得了听力。但是,再过了几年医生追踪过去看发现米歇尔去上了残疾人学校,而且在残疾人学校学语言也学的非常的缓慢,很多词汇都不会。这个大夫作为给他们俩人做手术的人,觉得怎么会这样?耳蜗没问题,大家都听到的是一样的东西,怎么可能智力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就到他们两个家庭里边去观察,就发现扎克的家庭在他获得了听力以后,他的妈妈和爸爸哥哥姐姐每天就在不断地跟她说话,他每天获得大量来自外部的信息。而这个米歇尔获得听力以后,没有人刻意的跟她多讲话,而且她之前是没有听力的。所以,她的语言就比别的小孩子要慢很多,这时候其他的孩子和老师又慢慢地忽略了她,她的语言接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最后,虽然她具备着完备的听力,但她只能够去上残疾人的学校,这就是给作者带来触动的部分。
她说,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巨大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她去翻阅很多的资料,后来发现有两位科学家,一个叫贝蒂·哈特,一个叫托德·里斯利。这两个人早就做了相关的实验。他们监测了55个家庭,给这55个家庭装了很多的仪器和设备,征得他们的同意来记录他们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然后他们那个时候就已经得出了我们刚刚念过的那组数字上的差异,不同的家庭环境跟孩子所说的语言数量是最本质的区别,当然词汇遣词造句会不一样,但是更重要的是语言数量的差别。
这个差别能影响到什么呢?我们在后边会慢慢的给大家论述,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影响到词汇量、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在一年之内,脑力劳动者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是个,禁忌的词汇是个;工人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是个,禁忌词汇个;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听到的肯定词汇只有个,禁忌词汇是个。”就是差别这么大。
“到了四岁的时候,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听到的词汇量,肯定词是个,禁忌词汇是个;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词汇量当中,肯定词只有个,禁忌词是个。”这些词汇逐渐地塑造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别。
那么,这里有一个理论上的原理我们必须得了解,叫神经的可塑性。大家知道我们早期的时候的语言环境将决定着每个人大脑当中所分泌的这种荷尔蒙。在婴儿时期,孩子的脑海当中就已经可以分泌压力荷尔蒙,就是皮质醇。大家知道皮质醇在我们长大了以后会导致我们的心血管疾病,会让我们压力过大或者我们得上抑郁症等等,在婴儿时期它就能够分泌皮质醇。
有一个实验听起来有点残忍,就是那个妈妈跟这个孩子聊天聊得正愉快的时候,那孩子很高兴跟妈妈互动,孩子还不会说话,很开心,这时候妈妈突然之间脸变平了,没有表情。妈妈突然没有表情看着孩子,孩子呆住了。呆住了以后,孩子就开始尝试逗妈妈,孩子开始做鬼脸想逗着妈妈笑,妈妈不动,就是脸是完全平的。所有的孩子在经过这个实验的时候都会哭,就是被妈妈没有表情的这个状态直接吓哭了。
等妈妈开始慢慢恢复和颜悦色,开始笑,要过很久这个孩子才慢慢的恢复正常,才接受了妈妈的回归。所以,妈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将决定着孩子体内分泌的激素。这个面无表情实验会伤害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
其实,这个实验,在我们听来都觉得有点残酷,你拿一个孩子来做这样的实验。但你要知道在我们的家庭当中,有多少妈妈天天在拿自己的孩子做这样的实验,有多少妈妈经常会跟孩子翻脸,不光是面无表情,有时候还会大喊大叫。因为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妈妈的焦虑程度是很重的,妈妈会觉得负担很重,有时候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但你知道当你不断地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婴儿的时候,婴儿的学习能力就开始大幅地下降了。
我们要知道说我们的大脑,它不但在建立神经元连接也要断掉很多神经元连接。我们在婴儿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大爆炸的。
你看过《超体》那个电影对吧?那个电影里,女主角吃了那些药物以后,整个大脑全部连在一块儿了。如果你的大脑神经元无限制的连接,有了那么多爆炸式的连接,你会爆掉。你承受不了那么强烈的这个复杂的那种信息的压力,你会得病,甚至会疯掉。
所以人的大脑在婴儿时期,快速大爆炸建立很多连接以后,那些经常不用的连接就会被断掉,就不要了,慢慢地就不会再长了。所以我们在上了年纪之后,学语言会非常困难。
还有一种儿童疾病,就是儿童白内障。有的孩子生下来眼睛就有白内障,有的家庭发现得早,早早的就把那个白内障摘掉了,以后孩子就有视力没有任何问题。但有的家庭发现得晚,过去没有这种普遍的筛查,所以等孩子长到挺大了才发现怎么眼睛看不见,医院做手术,就算把白内障摘掉了,这个孩子依然看不清。原因是他的视神经长期不用,长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大脑判断可能没什么用,就把这段连接给它断掉。这就是我们说,在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性原因。如果你在那个时候不学,你发现你长大了想要练习很困难。
作者讲了一个小段子特逗,说扎克伯格娶了一个中国太太,努力地学习中文,然后有一次跑到北京来访问,还见了中国的领导人。但是,虽然扎克伯格是一个已经算是学习语言的天才了,有很多语言的能力,但是他依然中文讲得不怎么样。他跟领导汇报说我们这个Facebook有10亿用户,结果被中国人听到说,我们Facebook有11个用户。10亿个用户和11个用户在扎克伯格的发音当中是混淆在一起的。因为你长大了,你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想要把一门语言学得特别好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我们基于知道神经可塑性的这么一个原理,我们就知道孩子在小时候,父母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对话是科学的呢?这本书的核心重点叫3T原则。第一个T叫作tunein。Tunein就是共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