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0,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无形之间被分成了两种大类型,分别是再现主义和表现主义。

前者注重还原生活,而后者注重改变生活。

纵观这两种流派的发展史,毋庸置疑的是,在观众喜爱度方面,表现主义明显胜于再现主义。

当我们浏览了那些离我们光怪陆离的世界后,也有一些和生活相近的电影值得我们去欣赏,它们简单纯粹,同时伴随着残酷,即使到了今天鲜有观众问津,但本身的价值不能忽视。

诞生于年的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无疑就是其中一部。

在介绍这部电影之前,有一个大背景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这部电影的拍摄正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期间,它也作为这场运动的代表作,本身拥有这场运动的太多特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是电影史上一场不可忽视的美学改革。

简单来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和好莱坞商业大片相对立。

不得不承认,这场运动的诸位导演,在明知好莱坞商业电影狂潮有着如洪水猛兽般的冲击力,依然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本身就是电影人的骨气。

而这场运动被定义为现实主义,其展现的人物,主题都和现实紧密结合,则更体现了他们作为国家一分子的良知。

回到电影本身,《偷自行车的人》主要围绕一个普通家庭展开。

家庭中的顶梁柱安东在失业两年后,终于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街上贴广告,但这份工作需要一辆自行车。

妻子为此卖掉了家里所有的床单才筹够钱。不幸的是,第一天工作,安东的自行车就被偷了,而警察也没有给予任何帮助。

安东在此后几天想尽一切办法,和儿子一起追回自行车,最终都于事无补。在最后一次眼睁睁看着小偷逃走之后,安东心灰意冷,看到路边一辆无人看管的自行车,突然起了邪念。

他招呼儿子赶紧走,不料自己刚刚骑上车不久就被抓捕,而本应该离开的儿子却突然返回,目睹了这一混乱的场面。

这部电影的剧情过于平淡,总的来说,就是买自行车,丢自行车,找自行车,最后偷自行车,连电影的名字都有自行车。

之所以这样设定,就是因为看似普通的一辆自行车,不仅仅等同于家里所有被子的价值,而是全家迎来希望的象征。

有了自行车,安东可以工作挣钱,家庭可以多一层保障。然而这量意义非凡的自行车就这么被偷走,像一扇好不容易打开的窗户突然再次被关闭,这种落差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无法忍受的。

丢失了自行车的安东没有放弃希望。他去找警察,想寻求帮助,可是警察根本不会管安东的事,这是安东经历的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他在好友的建议下,来到自行车交易市场,果不其然看到了小偷,却又让他逃走。第三次,他得到小偷居住的地址之后,去到了那里,正面逮住了小偷,可谁知小偷突然抽搐,形貌可怜,父子俩则被小偷的邻居视为施暴者,赶出来那里。

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点。父亲丢了东西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报警。可是警察是这么说的:

非常心酸的是,警察根本无法体会到自行车的重要性,但这个角色并没有被塑造得过于反面,相反,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安东来找警察找一辆自行车,这件事虽然合乎常理,却隐含一个严重的矛盾——实际上确实耗费警力的自行车,是安东救命的救命稻草。

而在影片的开头,那么多的无业游民扎堆聚集在工作介绍所,甚至偷走安东的小偷差不多就在安东眼皮子底下犯案,可见当时的罗马城治安难度有多大。

所以警察明确不帮安东的背后,不仅仅是因为主观歧视安东的社会阶层,更是社会大环境下体制内部人员的无奈。

当然,最值得品味的还是影片的结局。

安东走投无路之下,由被害者成为了施害者。这令人联想到一句话:战争把人逼成了鬼。

当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闭,甚至眼看着被抓住的小偷再次逃脱,这一系列事情加上长时间和挣扎于温饱的折磨,让安东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不过,即使心生邪念,他也不忘自己为人父的职责,叫孩子坐公交车离开。然而不仅自己立刻被抓,被抓时的狼狈还有所受到的唾弃,都被儿子目睹。

自行车原本的主人嫌麻烦,最终留下一句给你儿子做个榜样的话就离开了。

故事的最后,安东和儿子一起走在路上,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看到这里,自行车的意义又多了一层。安东把这辆自行车作为重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他出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取钱财,更是希望自己可以重新成为顶梁柱,撑起这个家。在忍受两年的碌碌无为之后,终于又获得了这个机会。所以他找寻的,是承载着尊严的自行车。

不仅是作为一个成年男子的责任,更是为人父的责任。可以说,父亲形象的崩塌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儿子乖巧懂事,敢于冲进人堆维护爸爸,但在安东的心里,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结尾的泪水,让本就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感染力,也让现实的残酷深谙于心。

儿子的眼神同样打动人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一个敏感的年代,意大利作为侵略国家,站在道德的对立面把战火蔓延到其他国家的领土上。

但即使作为攻击的一方,意大利内部的底层群众也被这场战争深深伤害。所幸的是有一群电影人愿意把摄像机直接带到大街上,拍摄真实的人间百态;可悲的是,还有众多安东式的人物所经历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导演都酷爱使用非职业演员,这个饰演安东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失业已久的普通人,正因为这样,最后的那一滴泪才会如此真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