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快乐,就要学着像老人那样思考
按:在“青春膜拜”无处不在而人的平均寿命前所未有地长的时代,我们对衰老总是充满恐惧:我们担心年老体衰剥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担心目睹亲友率先离去,担心被病痛折磨,担心无力负担养老……不过一个对衰老更普遍的心态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老年只会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突然降临,然后把人改头换面成一个“新物种”。
因此一个吊诡的现象出现了:老龄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那些从未经历过老龄的人确定的。虽然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从老人身上汲取智慧,但如今老人的经验大多被嘲笑为过时。《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约翰·利兰(JohnLeland)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种既自负又错误的想法。鉴于如今活到85岁以上的人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这些创先河的老人实际上有非常宝贵的,关于“如何变老”的一手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不具备的。
研究证明了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误解,其中最大的误解或许就是老年人很难像年轻人那样享受生活。利兰指出,与年轻人相比,老人自认为幸福感较强而负面情绪较少。这种幸福感不断增加,直到70多岁的某个时间点才开始逐渐减少,但在90岁时仍能保持比20岁时更高的水平。与年轻人相比,老人的满足感较强,担心和忧虑较少,不那么惧怕死亡,更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并坦然接受坏的一面。
利兰从年开始做一个题为“年过85岁”的系列报道,跟踪采访六位纽约老人。他们当中的有些人还在工作,有些人足不出户,所有人都失去了一些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尽管如此,利兰发现他们都能找到自得其乐的方法。
这其中的关键是,“把你正日渐减少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做你还能做,并能给你满足感的事,而不是哀叹你从前能做但现在做不了的事。”利兰认为,我们需要向这些社会中最老的老人学习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方法——它比我们预想得其实要难得多——并且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就认真对待我们珍视的人和事,为终将到来的老年生活未雨绸缪。
“老人们都知道一些你在互联网上找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如何做个老人,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很久且即将离去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在《长寿的代价》一书中利兰写道,“与大家经常采取的说法不同,他们并不是被时代抛弃的老朽。他们跟我们一样——即便现在不一样,有朝一日也会一样。如果我们不愿向他们学习,我们就会错失生而为人的重要经验。变老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件事,它或许能教我们现在该如何生活。”
《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约翰·利兰
《所有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节选)
文
约翰·利兰译
葛雪蕾
科技可以使更多人活到高龄
关于老年人的讨论往往专注于老龄那些非常实际的问题,比如身体机能和思维能力的退化,或者用于生命终期医疗的巨额费用。他们会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