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兰牧骑到外滩钟楼2019看中国外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8日电(记者杨维琼杨月)7月7日,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外国青年导演们围绕“时刻·时节·时光”年度主题,探寻中国人有关“时间”的故事,观察中华文明对于时间观念的辩证思考,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风俗观念和价值体现。“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参会人员。主办方供图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参加展映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对“看中国”项目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周作宇表示,希望中外青年今后能继续保持联系和沟通,做好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同时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介绍到中国,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间的彼此了解,促进中国与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体验与影像创作实践项目,迄今已经举办九届,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格鲁吉亚、印度、新加坡、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60个国家77所高校名青年参与,出色完成部短片,共获余项国际奖。跟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轨迹,走过雄伟壮阔的港珠澳大桥;从四川大熊猫的身影中悟出动静相宜的太极图,在外滩海关钟楼里听38年如一日的回响;扎根西安教书60余载的“西部红烛”教授还在坚持给本科生授课,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卖报的退伍老兵讲述着防洪纪念塔的过往;山东曲阜的祭孔大典千年不绝,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歌舞自年绵延至今;青海玉树的小女孩在震后9年慢慢长大,停工14年的首钢园区将在3年后焕发新生……外国青年导演们围绕“时刻·时节·时光”主题,探寻中国人有关“时间”的故事,观察中华文明对于时间观念的辩证思考。“‘看中国’活动让外国青年们不仅仅是‘看见’中国,还要通过拍摄影片的方式去访问更多的人,和他们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文化交流。”“看中国·青海行”外方指导教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多夫·鲍里斯·斯特伊尔说。央视英语新闻频道高级顾问雅各布·哈塞尔科恩说,所有展映的影片都令人印象深刻,无不展现出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雅各布表示,自己才听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不久,就已经被深深吸引,希望观看更多“看中国”影片。他认为,短纪录片是适合网络传播的良好文化载体,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相互分享信息与文化。“今年的年度主题呼唤外国青年导演回望中国历史,深入观察中国社会,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哲思。”作为第六次参加“看中国”活动的指导教师,杰弗里·波伊斯特回忆起第一次参加“看中国”活动时的心情和体会,感慨中国社会发展之迅速。他认为每一次参加“看中国”都能得到更深刻的感悟。他以“北京行”展映影片《巨蛋》的创作经历为例,鼓励青年导演捕捉发生在当下的、真实可感的故事,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背后更为深刻的意涵。据悉,本届“看中国”项目的所有作品成果将通过国际互联网和海外展映等方式向全世界展播,并通过参加国际大赛、参与国际展映、评选“金目奖”等后续活动,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