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老汉拿出17万入股信用社,5

最近,大川也跟很多朋友一样,“迷”上了往银行存钱。

比起其他各种投资来说,往银行存钱虽然利息很少,但风险却可以说是忽略不计,这也就成了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往银行存钱的理由。

你存钱了吗?

然而,在年却发生了这样一桩怪事。

一位八旬老汉去银行取钱,当年他明明“存”了17万,但数十年过去,经工作人员取出后他却直接傻了眼,连本带息竟然只剩了70块……

老汉的钱哪去了?这件事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八旬老汉取钱被“坑”

时间回到年,山东济宁兖州的一位82岁老汉朱本荣,遭遇到了这辈子最大的糟心事。

在收拾家的时候,他无意间翻出了一本泛黄的小册子,打开来一看竟然是一本封存了58年之久的股金证明(农村信用合作社社员证)。

朱本荣

上面清楚记录着他在信用社的入股记录:

年10月19日入股元,年12月22日入股元。

加起来,他整整入股了17万元。

截止到年,距离他入股信用社已经过去了整整58年的时间,按常理讲,算上利息的话,这17万元还不得变成上百万元。

朱本荣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后,所有人都大喜,想不到老爷子八十多了还能再发一次大财。

农村信用合作社社员证

于是,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朱本荣去到了信用社。

负责接待客户的柜员看到老爷子来,显得异常热情。

而当他看到老爷子泛黄的股金证明后,更是直接愣了一下,想不到这老爷子还是个隐形富豪,股金证明上竟然显示有17万元的入股记录。

然而,在柜员拿着股金证明查出兑换汇率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却都懵了。

朱本荣的17万元股金,如今连本带息竟然只能兑换70多元……

朱本荣的17万元股金只能兑换70多元

面对这样的结果,朱本荣自然是不敢相信的,就连帮他查兑换汇率的柜员也同样不敢相信,难不成是银行机器出了问题?

年,老汉拿出17万入股信用社

时间回到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当时正赶上国家大力振兴经济,百废待兴的阶段。

为了发展经济,国家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在民间募集股金的方式,吸纳资金以经营其他产业。

农村信用社就是募集股金的重要地方之一。

那个年代的农村信用社

在广大老百姓看来,把钱买成农村信用社的股金,无疑是一种最为稳健的投资。

不仅可以依靠着这个“铁饭碗”等股金升值,而且还能享受定期的分红,这可比单纯的存钱要划算地多。

但最初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对这一新事物感到不放心。

朱本荣恰好又刚当选当地村干部,政策下来,作为村干部的他,自然是要起到带头作用的。

于是,朱本荣二话不说就先拿出了2万元入股,而后又继续追加了15万元,共计入股17万元。

股金证

朱本荣入股后,当地村民有很多也开始纷纷入股,不得不说,这次朱本荣确实给大家带了个好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买的股金的确能定期拿到一笔不小的分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到的钱却越来越少,以至于很多人后来压根儿就忘了分红这件事,朱本荣也是如此。

再等朱本荣翻出泛黄的股金证明,已经过去58年,而他也变成了一位八旬老汉……

17万股金“不翼而飞”,原因竟在这里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重要的东西一般是不会忘的,只有不重要的东西,才有可能几十年都想不起来去动。

说起来,被朱本荣遗忘五十多年的17万元股金,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股金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其实是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中挺过来的。

截止到朱本荣拿17万元入股信用社的年,我国仍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状态。在当时,我国还在使用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的最大面值一度高达5万元。

第一套人民币

人民币的面值高,物价也同样是高得离谱。

在当时,一斤大米就要元,而鸡鸭鹅这样的家禽更是动辄就要两三万元一只。

也正是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17万元真的不是一笔巨款,凡是那些勤勤恳恳劳作的人,谁家还没有个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存款。

五万元人民币

也正是因此,朱本荣会忘记17万元股金这件事也就不奇怪了。

而在58年后,银行之所以不“承认”他17万元的股金,只肯给他兑换70多元钱,最根本的原因,也正是考虑到了当年的通货膨胀问题。

有相关历史资料表明,等到年的时候,第二版人民币正式发行,人民币的最大面额已经从5万元,降到了10元,而最小的面额则从1元降到了1分。

第二套人民币

在当时,两版人民币对汇率也按照00比1的汇率进行折算,也就是说,之前1万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后来的1块钱购买力。

照此换算的话,朱本荣的17万元股金,实际上只相当于17元本金。

经过这58年的时间,这17元本金加分红涨到70多元,也算是合理了……

写在最后

虽然到最后朱本荣也没能拿到心目中的百万“红利”,但是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一时,也算是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历史知识。

现在很多人看到有些贫困国家的钱币面额巨大,都感到无比吃惊,最典型的就是越南盾,最大面额甚至高达50万。

50万越南盾

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家的历史,事实上我们也曾经历过这种贫困的局面,只不过凭借着老一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挺了过来而已。

最后,大川想到了这样一句老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行路当感修路人。

没有老一辈人的付出,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因此,很多时候当我们在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之余,其实也更应该去感恩老一辈人的付出……

你说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6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